艺工作团的田方、王大化、华君武、张水华、贺敬之、于蓝、孟波、刘炽、唐荣枚、张平、张鲁、马可等一行42人,公木也在其中,团长是张庚。他们在子洲,一边采集民歌,一边为群众演出,很受群众欢迎。
十里盐湾,是从水浇湾、马蹄沟到三皇峁薛家崖的十里平川,这里盛产井盐。制盐业是当地百姓的生命线,也是地方政权的主要财政收入,有“十里刮金板”之称。小理河河床下数十丈深的岩层中,流淌着的是亿万年来形成的,也是十里盐湾百姓赖以生存的一股股盐脉,盐湾人世代在这里凿井、取卤、熬盐,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打发着各家的日子。
每天凌晨鸡叫三遍下盐田,到晚上八九点上足煤回家,盐农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他们的腰弯了、腿圈了。黄土高原的庄稼人盼下雨,下雨他们就有收获;盐农们则盼天旱、喜欢太阳,特别喜欢三伏天正午的太阳,此时洒出的盐水蒸发快,收获大,因此他们的皮肤比普通农民更黝黑。盐工劳动强度大,生活很艰苦,加之盐滩、盐井、盐锅都为盐主所有,盐工为盐主干活,饱受盘剥,苦不堪言。据公木介绍,盐井和锅窑的主人叫东家或掌柜的,种盐人叫伙计或盐工,一切生产资料归东家所有,伙计只出一个身子,住在自己家里,吃自己的。种出盐来,东家与伙计按一定比例分。每年五月五日端阳节,杀牲唱戏,祭祀盐神。东家请伙计吃一顿饭。但一般伙计并不把这一天看作节日,而管他叫“鬼门关”。因为来年东家是否还要继续雇用他,就在这天决定。如果不再雇佣,就通知他七月十五日算账,在当时穷苦人生产没地种,住宿没窑洞,生活靠揽工的岁月里,被解雇就意味伙计的生路被截断了。在当时,东家们惯于用这种方法来刁难压迫,以达到加重剥削的目的。所以,公木的《盐工曲》中说:“五月里来五端阳,掌柜的笑脸恶心肠;伙计眼里泪汪汪,长出一口气儿慢吞吞讲,只要河滩撂不下,来年还叫我种上……”就是反映盐主对盐工刁难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