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给阎宝航以相当的鼓舞。/秒\彰·截¢暁~说?蛧* ·首/发¢这年夏季各地义勇军所掀起的抗日高潮,更使他欣喜若狂。4月间,阎宝航在和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一起指挥义勇军抗战的同时,领导政治部开始着手对义勇军的抗日斗争进行总结,形成《东北义勇军概况》一文。这份材料在九一八一周年时又作了补。
该总结全面介绍了东北义勇军的缘起、规模、活动范围和战绩。指出义勇军完全出于吾人自卫,是为民众生存而斗争的民众自发武装队伍,指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是民众自发组织的与政府无任何关系。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记录。4月15日,救国会领导人以东北人民代表身份在北京饭店与李顿会谈,所介绍的内容之一就是以这篇《东北义勇军概况》为基础而形成的材料。
《东北义勇军概况》在出版单行本时,阎宝航亲笔为该书作序。他说道:
去岁九月十八日,倭寇如狂风暴雨,进犯沈阳;不旋踵间,辽吉沦陷,黑哈随失。数万里河山,烟尘满目;三千万华胄,同受荼毒。为祸之惨,旷古未有;凡有血气,畴不心痛。东北民众,本匹夫有责之义,披发缨冠,纷起义军;转战数月,再接再厉。_a~i_h·a?o\x/i¢a~o`s_h^u,o!..c-o\m/卒使强敌步步荆棘,四面楚歌;十万甲兵,疲于奔命。举手望辽东,犹见汉官仪;功虽未全,事亦足烈。夫义勇军之起也,激于义愤,初无严密组织,复无饷械供给。明知血肉之躯,不足以当弹雨硝烟,然为表示民族不屈精神,任何牺牲,均所不惜。果政府毅然出师以武力收复失地,则此二十万健儿,深伏敌背,以为策应,驱逐倭虏,指股间事。……
阎宝航谨识
这是一篇檄文,对日本侵略者行径充满仇恨。这是一首赞美诗,他满怀激情,对义勇军的兴起和战斗精神,给予崇高评价。这也是一份控诉书,字里行间对义勇军孤立无援的局面表示深深的遗憾,对“瞬将一年,大计未定”的政府发出愤怒的呐喊。
注释:
{1} CC的来源说法有二:一即“二陈”,因“陈”字英文为Chen,第一个字母为C,CC就是“二陈”的缩写;二是指“中央俱乐部”英文Central Club的缩写,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对,反正CC是以“二陈”为中心的中统特务组织。?j\i~n¢j^i?a`n,g`b~o`o/k,.\c!o+m¢
十六 面斥何应钦(1)
1932年秋,东北抗日义勇军斗争遭受严重挫折。马占山、苏炳文、李杜、王德林、冯占海部义勇军在主力受挫后,马、苏、李、王等带领余部退入苏联境内,冯占海、邓文等率余部转入热河、察哈尔一带。辽宁东部地区唐聚五、苗可秀以及辽南、辽西各部义勇军也相继失败,余部转入热河。面对这种局面,阎宝航和救国会常委感到无能为力,抗日义勇军的活动转入低潮。
1932年底,日军把侵略矛头指向热河、山海关,以图占领东北全境,威胁华北。阎宝航和救国会常委们多次与张学良谈话,鼓励他下最大决心发动热河抗战。在一段时间内,阎宝航看到张学良为发动热河抗战做准备,极为兴奋。
早在东北义勇军抗战高潮之日,阎宝航就冷静地估计到了孤立无援的义勇军未来的前途和“寇势日张”的结局。他一方面疾呼政府出兵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一方面他极力主张团结各地一切积极支持东北义勇军的团体,竭尽全力支援义勇军。
当时,对东北抗日义勇军以积极支援的民众团体,除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之外,1932年4月26日,在上海成立一个专门指导支援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的“东北义勇军后援会”,会长朱庆澜。后援会在支援东北义勇军抗战中,做了大量工作。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东北沦丧,倭寇长驱直入,朱庆澜在上海联络爱国人士黄炎培、史量才、李子宽、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等二百余人,于1931年11月间成立了“东北难民救济协会”,公推朱庆澜为理事长。但在这个过程中,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与辽吉黑民众后援会之间互不联系,各按自己的计划行事,两会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直接影响到对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