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群众性的纪念活动就这样被破坏了。?8\8`d,u^s_h*u+w+a`n\g~._c,o.m!阎宝航则建议各校应分别举行活动。也不枉大家还记得九一八,东北尚在倭寇之手!于是各校齐而响应:北师大、北大、平民学院、法学院、俄文学院、翊立女中、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等学校在校内召开纪念大会,表示对政府顽固推行不抵抗政策的强烈不满,声讨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的罪行,呼吁全国同胞勿忘“国耻”,打败日本侵略者,复土还乡斗争到底。
在宣传部长的岗位上,阎宝航工作十分繁忙。当时,王卓然在张学良支持下,曾成立“东北问题研究委员会”,聘请阎宝航等为委员。阎宝航要经常参加会议,研究探讨东北问题。与此同时,在他的主持下,救国会宣传部还积极创办抗日救亡报刊。救国会“办事细则”中规定,宣传部第三科负责掌管“救国旬刊”,规定“所有到文、稿件、旬刊论文,及剪报等,均须按日送交部长核阅”,可见阎宝航对所办报刊是相当负责的。¨第,一/墈¨书*蛧- !芜~错~内·容?细则还规定“救国旬刊”首页评论,代表本会意见,应于本部每次部务会议,讨论决定题材。阎宝航对旬刊重点文章、评论不但亲自审阅,而且常常亲自动笔。1932年2月,政治部创办了由李全林任主编的《救国旬刊》,其办刊宗旨“志在阐扬中华民族精神,叙述抗日战绩,报告抗日消息,采集抗日策略,团结抗日分子”,就是阎宝航亲自确定的。阎宝航和救国会常委高崇民、王化一等常委均为《救国旬刊》撰写文章。这年9月,政治部还创办了《东北通讯》、《覆巢月刊》。所谓“覆巢”,即覆巢之下无完卵之意,以警世人。该刊题名就是王卓然与阎宝航共同商议确定的。1932年春,南京政府与日本当局签订了《淞沪协定》,不抵抗主义者到处散发“抗日亡国论”。张学良将军指示救国会将《覆巢》由三日刊改日报。这年12月,在阎宝航支持下,《覆巢月刊》正式改为《东方快报》并正式发行。该报从创刊之日起,即以抗日救亡、收复失地为宗旨,大量登载抗日文章、消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东北民众的抗日斗争,很受民众欢迎,日发行量达12,000份,是当时发行量最高的。?y¢a¨n~h.u,a¨l^u?o..`c\o-m+《东方快报》在坚持正常出版外,还出版发行许多进步书刊。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东方快报》出版发行了美国记者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的采访记《红星照耀中国》,这是该书在我国发行最早的中译本。该报一直到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后才被迫停刊。
注释:
{1} 霍维周:原系东北大学教授。“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负责人之一。后被国民党特务张涤非暗杀。
{2} 徐靖远:青年抗日将领,1938年8月与黄宇宙设计击毙日本天皇代表长谷川少将以下日将、校、尉官十六名,处决了大汉奸伪第一皇协军军长李福和,摧毁了“东方佛朗哥政府”。1942年8月4日,徐靖远被蒋特务杀害于郑州东南的凉水口黄河渡。
十三 创建东北抗日义勇军(1)
早在1931年5月,汪精卫、李宗仁等反蒋派军阀,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与南京蒋介石政府相对抗。九一八事变后,汪、李利用全国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机会,逐蒋下台。后宁粤双方达成协议,确定于10月28日至11月初,在上海举行所谓“和平统一会议”,上海、广东各界倡议东北民众应派代表参加会议,以督促国民党停止党派之争。
10月下旬,日本关东军已开始准备向黑龙江省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马占山{1} 将军率黑龙江省军队在嫩江桥一带布防,一个大规模的反抗日本侵略的战斗——“江桥抗战”打响了,全国为之一震。流亡关内的东北民众、青年学生群情激昂,发起各种抗日援马活动。阎宝航奔走于各学校和救国会之间,宣传救亡,支援马占山抗日。10月28日,他应冯庸大学校长冯庸之请,为全校学生作了政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