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英雄无名:阎宝航 > 第12章完结

第12章完结

郭松龄,字茂宸(1883—1925),奉天人。+狐*恋*文!茓- +首~发?幼年读过三年私塾,后因家贫辍学。他昼耕陇亩,夜手不释卷,投考军校,后官至军长。他十分关心贫苦儿童的就学问题。韩淑秀作为知识女性,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特别重视儿童的教育。阎宝航创办贫儿学校,在他们夫妇的心中引起了共鸣,并积极支持。1924年,随着新校舍的建成,贫校开始向社会扩大招生的时候,阎宝航和韩淑秀曾经联合创办奉天工儿院,也曾轰动一时。

当时,在奉天城里有许多贫苦家庭的妇女,为了糊口,不得以出外做工。但她们的幼儿又无人看护,难以脱身。有些妇女便依靠她们的大孩子看护小孩子,使这些大点的贫儿无法进入贫校读书。阎宝航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和韩淑秀进行讨论。韩认为,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应该尽我们所能加以解决。她建议阎宝航,在贫校基础上,再发起创办一个奉天工儿院。

1924年6月13日,由韩淑秀、阎宝航、王国麟三人联名给奉天省长公署起草了一份报告。

报告送上之后,奉天市政公所课长提议,应将韩、阎等拟组织大纲改为暂行简章,随即,韩、阎等于7月1日将“奉天工儿院暂行简章”呈送上来。?x-q^k-s¨w?.\c^o′m′“简章”明确规定工儿院的宗旨,即“以收容幼稚工儿代为抚育兼施幼稚教育,用达社会?助之精神”。7月16日,奉天省财政厅长王永江代表奉天督军兼省长张作霖批示:

呈悉郭韩淑秀等资设立工儿院,所拟简章,现据查核,可行,应准照办。仰即转饬遵照转咨省警厅,查照此令。

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省长张作霖

奉天工儿院简章得到奉天省长公署和奉天市政公所的批准,并送省教育厅和省会警察厅备案。

1924年7月,韩、阎等租用小东关被服厂西胡同八十六号房,正式成立了奉天工儿院。

奉天工儿院设有院长、副院长、院医、保姆、看护妇、厨役、女役、院丁等,对工儿除组织游戏外,还进行幼稚识字和儿童礼法教育。为做工的贫苦妇女看护幼儿。他们提倡创办的工儿院,类似今天社会的幼儿园。办奉天工儿院的目的就是为贫苦妇女创造做工机会,改善家庭生活,也使那些看护幼儿的大孩子们到贫校读书。-齐¨盛+暁*税′旺. ′已!发~布/罪*薪^璋?劫_

阎宝航和韩淑秀等共同发起创办奉天工儿院一举,轰动一时。这年8月,工儿院开办,起初共收容工儿多名,由韩淑秀、阎宝航分任正副院长。雇用院医、保姆各一人,职工2人、女役4人、厨工1人、院丁1人等。开办当天,财政厅长王永江等亲到现场祝贺。工儿院的创办费及第一年经费共6900元,由院长和院董出资,以后扩充再行募集。至1925年,郭松龄反奉失败,郭松龄夫妇被害后,阎宝航被通缉,工儿院也自行停办,但阎宝航和韩淑秀等同情劳苦民众,关心贫儿的思想感情,在各界民众,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广泛传颂。

自郭松龄夫妇为贫儿学校捐款之后,正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任教官的郭松龄开始节衣缩食。当时,在奉军军官中,许多人都沾染了狂嫖滥赌,酒食征逐的恶习。郭松龄不是这样。他生活简朴,家里的陈设很简单。在讲武堂他不吃教官伙食,却时常到学员灶与学员共餐。正在讲武堂学习的张学良看到郭教官连衣服都不像过去那样常洗常换了,觉得奇怪,以为夫人不在家。便加以询问。郭松龄告诉他,夫人现在去贫校担任义务教员,没功夫给咱洗衣服了,现在提倡男女平权,没办法了!张学良便详细询问了贫校的情况,才知道阎宝航办贫校的事。

还没入讲武堂学习时,张学良经常参加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和正在两级师范学校的学生阎宝航比较熟悉,但他不知道阎宝航办贫校的举动。经郭教官这么一说,他便决定抽空到贫校去参观。1919年,张学良第一次参观贫儿学校就为贫校捐了款。后来,张学良担任军团长时又来校视察学生伙食,专门拨专款改善学生伙食。同时,以他的名义为贫儿学校募捐。随后,奉天许多地方政要社会贤达宁武、王大中等都曾捐助过贫校。据刘鸣九回忆说:

时任东三省巡阅使卫队旅旅长的张学良对此非常支持,募捐用地名分成若干队筹措,张负责的叫“青岛队”,当时我是卫队旅旅部一等书记官,他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由于是以张学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