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名以刘峙领衔的三十八位国民党军领兵将领的《箴劝张学良、杨虎城电》,在要求张、杨释放蒋介石回京时,提出:“任何问题,无不可从长讨论,尽量采纳,见诸实施。”《刘峙等三十八位将领箴劝张杨电》(1936年12月14日),(台北)《革命文献》第94辑《西安事变史料》(上),1983年版,第375页。这种明显倾向和平谈判的态度,是与主战派有很大区别的。
在西安事变中的“主和派”(4)
胡宗南在行动上,也对军事讨伐张、杨持消极态度,驻军惠安堡、同心城一线,一直按兵不动。胡宗南还给驻军宁夏中卫与定远营的第二十五师师长、黄埔一期同学关麟征去电,希望胡、关两部协同行动。他在电文中向关提出两部应付西安事变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两部就近占领一块根据地,如宁夏,站稳脚跟,静观形势,等待南京与西安的谈判结果,再图大举;中策是两部从宁、甘边界向甘肃境内友军第三军曾万钟部与第三十七军毛炳文部靠拢,配合全国黄埔系将领出兵讨伐张、杨;下策是以胡、关两部为主力,配合宁夏马鸿逵军,立即向西安进攻。覃异之(时任关麟征部团长):《伪二十五师在甘肃阻击红军和“双十二”事变后的关麟征与胡宗南》,刊《甘肃文史资料》第5辑,第23页。很明显,胡宗南是主张“上策”,而不主张下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