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军取得了震动一时的龙潭大捷,扭转了自8月初反攻徐州失败以来的战场颓势。+l/a+n\l_a¨n^w\e¨n+x!u^e^.\c¨o~m¢1927年9月1日孙传芳率残部从长江北岸向北全线后撤,“望风披靡,已绝无卷土重来之力,江南遂安如磐石。”李宗仁:《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63页。9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乘胜渡过长江北进,占领浦口、扬州等要隘。
黄埔系军事集团的支柱(1)
黄埔系军事集团的支柱
龙潭战役结束后,胡宗南于1927年9月初奉令率第一师仍回驻杭州。
这时,南方的政局也发生重大变化。自蒋介石在8月中旬辞职下野以后,国民党分裂成南京、武汉与上海(西山会议派)三方,经多次协商谈判,终于在9月初实现合流,并于9月16日成立了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同时改组国民政府。尽管蒋介石也被列名在特委会委员、国府委员与中央军委会委员名单之中,但他已失去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最重要的头衔与实际的最高职权。.兰′兰\文+学, \庚¢欣+醉-全!中央特委会与中央军政实权多被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所控制。蒋介石以下野之身住在他的家乡浙江奉化。代蒋介石统率第一军嫡系部队的何应钦虽在南京,与李宗仁、白崇禧共同负责主持中央军委会,但他在中央特委会的压制与李宗仁、白崇禧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不仅难有作为,甚至难以招架。
大权在握的李宗仁与白崇禧为了扩张桂系的军政势力,加强控制南京中央政权,排挤与打击蒋介石,首先设法限制与削弱蒋介石的嫡系武装力量,打击与压制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与军官。
蒋介石的嫡系武装力量,就是在这几年迅速形成与不断发展的黄埔系军事集团。
自黄埔军校建立以来,蒋介石以校长的职权,不仅控制了军校的人事、教学、培训与军政指挥等各项重要权力,而且培植、拉拢、吸引与团结了一大批绝对忠于他的军校教官,特别是军校的各届学生。蒋介石在政治上控制他们,在思想上感化他们,在军事上培训他们,在组织上提拔重用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考察他们,迅速地形成了一个以蒋介石为最高领导、以黄埔军校各届学生为骨干的黄埔系军事集团,形成了国民党内最强有力的军事派系。,d,a′w~e+n^x`u¨e~t_x¨t-.\c^o`m^蒋介石以这些黄埔系将领与军官为骨干,组建了军校教导团,以后扩充为党军第一旅,再以后扩充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并继续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以后的所谓“中央军”,成为蒋介石所依靠的最重要最信赖的嫡系军事势力。
蒋介石为了进一步控制与指挥黄埔各届毕业学生与未毕业学生,在1926年4月下令解散了黄埔军校中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以后,又下令成立一个统一的黄埔学生组织--“黄埔同学会”,规定凡属黄埔学生,均为该会当然会员。蒋自任该会会长,指定黄埔军校一期生曾扩情担任该会秘书,负实际主持责任,其他右派学生胡靖安、杨引之、宋希濂等分任该会的干事。蒋通过该会联络、控制、指挥与监督各届黄埔毕业生。
在黄埔军校各届毕业生中,由于各种原因,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受到蒋介石的思想影响,受到蒋介石在政治、军事、组织上的庇护、提携与重用,在从军校毕业后的短短几年间,不断“建功立业”与飞黄腾达,在部队中担任各种要职,军阶从排长、连长迅速升至团长、师长,军衔从少尉、中尉迅速升至中校、上校乃至将军。他们越来越感到有蒋介石这样的靠山与领袖而有恃无恐,前途无限。他们感激蒋介石,拥戴蒋介石,无条件服从蒋介石。他们成为蒋介石控制军队的工具与基础。
黄埔系军事集团的支柱(2)
黄埔系军事集团就这样迅速形成了。
无疑,胡宗南凭着他黄埔一期生的“老大哥”资格,凭着他在东征、北伐诸战役中的战功与表现出来的才干,凭着他与蒋介石的亲密关系与蒋介石对他的赏识重用,凭着他较高的军阶军职与手握重兵的将领身份,在黄埔系军事集团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胡宗南虽因是带兵将领,因而未在“黄埔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