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青年斯大林 > 第21章完结

第21章完结

和政治家斯大林一样,学生斯大林也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_兰¨兰.蚊.血. !冕~费?悦!渎!伊利马什维利总结道:“索索·朱加什维利是最优秀的学生,可也是最淘气的学生。”少年斯大林业已战胜了很多厄运。然而,就当他开始在校园里茁壮成长时,命运又扼住了他的喉咙,企图将他毁灭。

* * *

[1] 因此,哥里四周都是像马克兰斯基·巴格拉季昂王子和阿米拉科瓦里大公这样的贵族的庄园。格鲁吉亚有很多贵族——他们大约占总人口的6%——但他们都很穷,因此相互联系较为紧密,不像俄国贵族那样自主和独立。高加索总督米克哈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亚历山大二世的兄弟——在附近的博尔若米有一幢哥特式的利卡尼宫,直至俄国革命之前,这些罗曼诺夫贵族都会在这里消暑。在斯大林成为最高领导人之后,他对回归故乡哥里鲜有兴趣。不过,在苏俄内战后的第一个假日,他和他当时年轻的、身怀六甲的妻子娜迪亚·阿利卢耶娃回到过利卡尼宫。~墈~书*君^ ?首?发-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随着健康情况的恶化,他曾最后一次回到过格鲁吉亚。那一次,他也住在了利卡尼宫。这个宫殿的确相当漂亮,但是,对于斯大林而言,它的象征意义可能更为重要——它象征着一个当地穷孩子的成功。目前,利卡尼宫是格鲁吉亚总统的夏日别墅。

[2] 多年之后,即便斯大林已经老去,他依然对自己的摔跤水平颇为自豪。“二战”之后,他遇见了铁托元帅。当时的铁托又年轻又帅气,让斯大林自觉老弱。突然,他把铁托举了起来,夸口道:“我还有的是力气。”铁托着实吃了一惊,不明白斯大林为何要这么做。不过,这是斯大林最后一次展现他在哥里学会的摔跤技巧。

[3] 这些故事是由乔治·伊利沙贝达什维利和他的侄子桑德罗忆叙的。在他们的回忆里,斯大林是个可怕的小混混,他不但打架闹事,还会干扰甚至破坏那些工人阶级的生活。我是在档案库里找到这些回忆录的,当然,它们没有被出版过,也没有在任何有关斯大林的传记中出现过。/鸿\特~小\说^王′ ~首,发_

[4] 这条明令让斯大林从小就对沙俄有抗拒之心,颇具反讽意味的是,却为他日后执政苏联奠定了基础。他的俄语虽然从始至终都带有强烈的格鲁吉亚口音,但对于帝国首脑而言,已经及格了。

[5] 学校督察布特尔斯基便很典型。他身材矮胖,留着一簇红胡子,对学生们吹毛求疵。当他听到有人说格鲁吉亚语时,他会大喊:“别说那种语言!”

[6] 斯大林绝对是政治家中的出色演员。那些熟悉他的巨头经常觉得他是在演戏:赫鲁晓夫说他是“戴着假面的”人;卡冈诺维奇说斯大林至少有四五副不同的面孔;米高扬和莫洛托夫都曾多次觉得斯大林是在做戏。他对绘画的兴趣则没有像对表演那样持久。在此之后,他经常会在开长会的时候在笔记本上画狼群。那是这一爱好得以保留的唯一迹象。

[7] 在他的一生里,斯大林对下属与对自身一样严厉。他要求他们时刻做好准备。他在20世纪30年代时的左右臂拉扎尔·卡冈诺维奇曾说,每次他准备和斯大林开会时,就像一个准备功课的学生。笔者在档案里找到了一份斯大林于20世纪30年代亲手写给塞尔戈·奥尔忠尼启则——当时,他俩都是苏联最具权势的人物——的便条:“塞尔戈,明日召开有关银行改革的大会。你准备好了吗?你必须做好准备。”在“二战”期间,他会把任何没有准备好的人摧毁。

4 一场哥里的绞刑

1890年1月6日,主显节过后不久,在唱歌老师果戈兹利泽的带领下,唱诗班走出教堂,前去为驻扎哥里的俄国部队唱赞美诗。就在这个时候——果戈兹利泽回忆道——“没人看到一辆失控的马车”径直冲入了人群。其时,12岁的斯大林正在过马路。&l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