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除去陶晨阳,几个孩子一大早就开始动起来了。
陶莹从来没有感受过这么浓厚的年味儿,不由得都觉得心里很是高兴。
腊月二十八这天,王宝民和王宝山早早的起来把对联贴上了。
王春妮和王春桃则是开始收拾东西。
上午十点的时候,王大栓赶着骡子车过来接人。
骡子车上并没有棚子,不过放了一床特厚的棉被,王宝和从车上跳了下来。“大伯母,我来接你了。”
“宝和快进屋,大栓进屋暖和暖和,宝民,宝山搬东西。”陶莹热情的招呼王大栓和王宝和。
这次去王大栓家过年,陶莹准备了一个猪后丘,大约有二十几斤,又拿了江姜给寄的鱿鱼干,冻带鱼,还拿了一条鲫鱼,一只鸡,又扛了一袋米,一袋白面。
还买了两瓶茅台,点心,硬糖,大白兔奶糖啥的。
又给王大栓一家四口全都准备了一件棉袄。
王大栓看着王宝民和王宝山,进进出出的拿东西,直接坐不住了。
“大嫂这是干啥,我是来接你们回家过年的,这是干啥。”
“大栓,我们得回去待到初五呢,就是拿的棉被。”陶莹笑着说。
哪能空俩爪子就回去过年的。
其实也就看着多,肉,面,米,鸡,鱼啥的,自己家去了这么多人,都不一定够吃。
烟酒啥的,大过年的本来就是应该给老两口买。
其实也就是给王大栓一家的棉袄算是格外拿的。
棉被也是真的拿的,毕竟这个时候谁家也不算富裕,哪里能多出来这么多棉被。
“大嫂,我又不瞎,你这又是米饭又是肉的,回去桂英都得说我。”王大栓急的团团转。
“行啦,一家人计较这么多干啥。”陶莹都不给王大栓拒绝的机会。
招呼着几个孩子搬完东西上车。
骡子车上基本上都堆满了,大家挤在一起,又是晌午,感觉还不那么冷。
而李桂英在王大栓出门那一刻,就没闲着,带着王春丽开始收拾东西。
周大丫则是负责烧炕,王老爷子负责和面。
王大栓家里一共四间房,四张大炕。
每张炕上能住四到五个人。
夏天的时候,王春丽还能自己一个房间,到了冬天,王春丽和王宝和就会直接住到老两口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