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雨杀 > 第5章完结

第5章完结

调查也并非完全徒劳无益,起码可以明确一点,林巧珠和仝思雨之间没有人际关系交叉点。也就是说,罪犯可能根本就不认识死者。高翔意识到林巧珠一案的侦查思路过于局限了,但这不能全怪侦查人员,实在是缺少支持具体侦查方向的证据。

如果推断正确,那就意味着罪犯是游离在两名死者现实生活范围之外的人。那么他是如何选择犯罪对象的呢?可能性只有两个,守株待兔或者通过某种渠道约会。如果是守株待兔,成功实施犯罪的机会相对较小,暴雨的夜晚,罪犯完全可能白等。一旦犯罪意图落空,罪犯又是如何平复内心的狂躁的呢?他能轻易放手吗?两案中罪犯对死者惨无人道的残害充分暴露出罪犯急迫、焦躁和近似疯狂的心理状态,被动等待和这样极端渴望实施犯罪的心理状态缺乏思维一致性和连贯性。如果罪犯是通过某种途径约会死者的,渠道有哪些呢?罪犯是个狡猾、谨慎的人,这一点从犯罪时间和犯罪地点的选择上不难看出,他不可能找其他什么人传话。至于电话联络,高翔和郑德已经在连续多天的侦破中进行了话单的详细查询,除父母外,仝思雨与其他亲属的电话联系很少,话单上绝大多数是同学、朋友和网友。高翔和郑德通过明察和暗访接触了居住在本市的所有可能与仝思雨发生接触的人,暂时还没有找到可疑线索。那么网络应该是罪犯最可能选择的联络途径,死者也确有上网的爱好,同时,手机话单还显示出几个公共电话号码,分散在市区不同地段,很有可能来自不愿透露真实身份的网友。如果真是网络联系,对罪犯的追查,将成为在另一个虚拟世界里的大海捞针。在那个人人都戴着面具的世界里,面对的是比现实社会更难揭示的人的面目。真与假、善与恶、罪与德完全可能是一个人在两种身份下的不同表现。人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人性的分离和断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