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94章 议和

第194章 议和

李纲见部下慌乱奔逃,心中怒火中烧。

无奈之下,他被迫离开城头,因处境太过危险,身边的人强行将他拉下。

梁山多次炮击后,石弹逐渐换作木质弹丸。

城外百年柳树资源丰富,锯成段即可充当替代品。

此外,城外园林和庄园的石雕、奇石乃至拴马桩,也被徐悟锋派人运回城内备用。

虽削弱了炮击威力,但他并不在意,毕竟城内守军无反击之力。

即便配备多架床弩,仍难扭转局势,梁山已修建诸多防御工事。

若赵宋朝廷胆敢派兵出城决战,恐怕也难逃何灌失败的结局。

首日攻城便成果显着,东京城外的羊马墙在石炮打击下几近毁坏。

石弹与木质弹的双重攻击令守军疲惫不堪。

徐悟锋手持一架望远镜,这是一位匠人历经千辛万苦,用高纯度水晶磨制而成的稀罕之物。

梁山军中仅有五架此类望远镜,均分配给了指挥攻城的将领。

借助这简陋的设备,徐悟锋清楚地观察到城墙动态。

经过多轮炮击,飞石炮已渐入佳境,虽未百发百中,却也命中大半。

东京城墙为砖石结构,却被百斤重弹丸反复轰击,留下无数凹痕。

元蒙曾以**炮攻打襄阳,其威力堪称惊天动地,无坚不摧,深入地下数尺。

而飞石炮的实际表现却证明,古籍记载常有夸大失实之处。

飞石炮发射的弹丸砸在黄土上,往往仅陷浅浅一尺。

多数石弹落地后会反弹跃起,再向前滚动数丈,极有可能撞上守城将士,在人群中冲出一条血路。

徐悟锋满意地点点头,看天色渐暗,遂下令鸣锣收兵,准备次日继续攻城。

李纲得知梁山军撤退后才稍感安心,但心中仍忐忑不安,急忙赶往禀告赵佶战况。

其实无需李纲汇报,赵佶及朝中官员已知今日战况,得知梁山石炮威力巨大,赵佶等人惊恐失色。

待李纲入殿汇报时,更让赵佶忧心忡忡。

城南楼台坍塌不说,士兵也有不少伤亡,梁山的石炮太过凶猛。

赵佶艰难吞咽一口唾沫,对群臣说道:“诸位爱卿,此情此景,可有退敌之法?”

文武百官沉默不语,他们并非无计可施,只是早就想到应对之策——与梁山议和,先让他们撤兵。

然而,宿元景、陈宗善之事犹在眼前,谁也不敢贸然提议议和。

赵佶见状,紧握双拳,指节泛白,最终艰难开口:“朕欲与梁山议和,令其退回济州,诸位以为如何?”

片刻后,终于有人附和:“吾皇英明!”

有人响应,王黼、蔡攸、白时中等人相继附和。

赵佶顿时松了口气,环视众人,问:“哪位爱卿愿往梁山军营议和?”

先前附和的大臣此刻噤若寒蝉,无人应答。

李纲见状挺身而出:“臣愿前往。”

赵佶摇摇头:“你需主持军务,不可前去。”

赵佶见无人主动请缨,遂命同知枢密院事李棁出使,郑望之、李邺为副使。

随后,李纲建议:“今日守城损兵折将,陛下当赏赐士卒,安抚军心,如此方能振作士气。”

李纲心急如焚,梁山的石炮威力巨大,若持续下去,士气定会跌至谷底,难以守住城池。

他也不确定梁山军是否还有其他手段。

“准奏!”

赵佶觉得有理,立刻点头,随后思索片刻,说道:“让太子代朕前往吧。”

退朝后,众大臣散去,唯独李纲留了下来。

他向赵佶问道:“陛下为何不派臣去与梁山议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