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75章 容身

第175章 容身

他在太学求学已四年,直到靖康之乱仍未找到官职,这足以说明太学生就业困境。

陈东之所以敢于直言,一是出于对国家的热忱,二是为了积累声望以助未来仕途。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下令将他送往梁山,而且他在这五百人的名单中位列首位。

此消息令他无比沮丧,虽不至于绝望,但也对朝廷充满失望,觉得被背叛了。

与陈东同列的还有欧阳澈、李若水、徐揆、石茂良等太 ** 。

赵佶借此机会,将这批活跃分子尽数交由徐悟锋处置。

“好个赵宋朝廷,既不容我陈东,那便去梁山又如何?他日重返东京时,定让你们追悔莫及!”

陈东双目赤红,似有烈焰燃烧,他起身提笔饱蘸墨水,在墙上写下: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这是张元投奔西夏前满怀愤慨所作的诗篇。

青溪洞源村村正方有常,是此地的一大祸患,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宋徽宗赵佶为修建艮岳,在江南设立苏杭应奉局,派遣朱勔等人前往东南各地,搜罗民间花石竹木及珍奇异宝。

青溪盛产竹木漆料,成为应奉局的重点掠夺区域。

朱勔在此大肆搜刮奇花异石,方有常则是他的得力助手。

当地百姓对方有常深恶痛绝,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方腊与梁山约定,计划在腊月起兵 ** ,他以摩尼教为纽带,秘密组织民众,积极筹备 ** 事宜。

为了增强影响力,摩尼教智囊团决定借助《**》来为方腊造势。

有人说道:“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

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其中“十千”即为“万”,顶部加一点便是“方”,“冬尽”则指腊月,恰好对应方腊之名。

称尊意味着登基称帝,预示着方腊将南面称帝。!1+3¨y?u?e*d*u_.`c+o¢m!

《**》共绘有六十幅图像,象征六十个预言,最初用于推演唐朝命运,但袁天罡与李淳风却意外预测出此后数千年历史。

自《**》问世以来,所有预言均一一成真。

歌谣迅速传播,部分地区流传“粮食登场官府抢”“石塔露水腊为王”等说法,使得睦州地区暗潮汹涌。

许多受压迫的百姓内心期盼着方腊 ** 。

方腊即将 ** 的消息很快传入方有常的三子方庚耳中。

方庚听后惊恐万分,双眼失神,急忙赶回家告知父亲。

“爹,大事不好了,方腊他们要 ** 啦!”方庚气喘吁吁地进入大厅说道。

“你说什么?”

正在喝茶的方有常闻言,刚入口的茶水竟喷了出来,他慌忙起身,目光呆滞地盯着前方。

“不得了了!如今青溪到处传言,说方腊得到天书,打算效仿唐朝陈硕真,准备 ** 称王呢!”

方庚将自己所闻告知方有常,“竟然真的要行动了吗?”

方有常惊出一身冷汗,“这方腊莫不是胆大包天,竟敢……之前他在帮源洞传播摩尼教,散布谣言,搞得人心惶惶。”

“如今他又想反叛,简直是无法无天!”方庚焦急地说,“父亲,我听说青溪一带不少百姓都加入了摩尼教,他们宣扬什么二宗三际、平等一家。”

“那些贫苦百姓被他们迷惑,连平日沉默的人都开始变得强硬。”方有常愤怒不已。

他对摩尼教教义有所了解,“二宗”代表光明与黑暗的对抗;“三际”则分为初际、中际、后际,象征着斗争的不同阶段。

初际时力量均衡,中际黑暗占优,后际光明胜出,恢复秩序。

摩尼教追求平等与正义,信徒间互帮互助,但方有常对此一直不屑一顾。

然而方腊此举让他感到不安。

方有常在屋里来回踱步,对儿子说道:“方腊是个隐患,若他起事,恐怕会牵连我们,必须向官府报告。”

随即,他唤来次子方熊,“快去县衙报信,就说方腊准备 ** 众人作乱,请陈知县速派官兵 ** 。”

方熊听完后,吓得脸色惨白,浑身发抖,匆忙赶往县衙。

方庚为人狡猾,眼珠一转便对父亲方有常提议:\"爹,我们不如先设法将方腊诱骗过来,趁机擒拿,待官府的人到达时,咱们也能分得一份功劳。”

方有常点头赞同:\"你的想法很有道理,我现在就派人去邀请方腊。”

与此同时,方腊秘密策划 ** 事宜,集结信徒,动员民众,成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