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上的文武官员整日忧心忡忡。
若大宋局势真如传闻般恶化,他们担心的那些危机恐怕真的会成为现实。
宗泽感慨道:“我朝自建国以来已近百年半载,即便面对辽国强敌时,也未曾遭遇这般惨败。”即使面对李元昊叛乱,初战虽有挫折,伤亡却不及如今严重。
尽管国库依旧充盈,兵力众多,但高俅所率十万大军的失败,让大家认识到征讨梁山必须派遣精锐部队。
然而放眼全国,除了西军,还有多少真正的劲旅?
即便皇帝对此不知情,身为臣子的他们心中岂会无觉?这场惨败不仅暴露了朝廷的弱点,也让所有人意识到,若不召回西军,恐无人能制衡梁山势力。
一旦梁山占据齐鲁,进而威胁河北、两淮乃至京畿地区,后果将不堪设想。
即便决定调回西军,实际操作起来也是难题重重。
西军远在边疆,如何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至少需要耗费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在这段空白期中,梁山完全有能力肆意扩张。
若徐悟锋野心再盛,直取应天府,谁能阻止?应天府为重要之地,梁山既然攻下大名府,绝不会放过如此良机。
令宗泽等人忧心忡忡的是,原本驻守淮阳的项元镇也已投靠了梁山,这使得两淮防线形同虚设。
徐悟锋只需派遣一支精锐部队,便能沿大运河直抵长江岸边。
这一情况让众人尤为忧虑,尤其是考虑到江南尚有摩尼教这样一个隐患。
梁山泊已足够让朝廷焦头烂额,若再与摩尼教勾结,赵宋江山将岌岌可危。
宗泽、赵鼎等人起初并不知晓梁山与摩尼教之间的联系,直到徐和加入梁山并与徐槐深入交流后,才得知两者间的紧密关系。
摩尼教首领方腊不仅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徐悟锋,还派出众多高手协助梁山攻占胶东地区,这让宗泽等人深感忧虑。
躺在病床上的徐槐辗转难眠,他万万没想到族兄徐和会选择投奔梁山,而且态度如此坚决。
徐槐对徐和的能力极为熟悉,自小便聪慧过人,被誉为神童,年仅十五六岁便学识渊博。
若非看破了官场的污浊,只追求名利,徐和至少也能成为一方知州。
然而如今,不愿涉足官场的徐和却毅然归顺梁山,这让徐槐既意外又震惊。
今日徐和来访,在见到徐槐后,两人促膝长谈。
徐和并未提及投降之事,而是分析了当下的局势,并列举了蔡京等人的种种罪行,使徐槐思绪万千。
“梁山拥有数万精锐,徐悟锋带领胜利之师横扫齐鲁,周边又有谁能抗衡?即便进军京畿,恐怕也将畅通无阻。”
“若摩尼教在江南崛起,与梁山相互呼应,纵然不能颠覆天下,也足以动摇国本。”
“即便朝廷紧急调动西军入关,西夏又怎会甘愿屈服?届时定会乘机侵占关西。”
“家乡若不安定,远征的西军怎能安心作战?一旦摩尼教在东南作乱,朝廷的财政收入必将大幅减少。”
“西军虽骁勇善战,但若缺乏粮草支持,到那时,又有多少人为赵宋效力呢?”
自赵宋建国以来,税负沉重,远超往昔,天下的百姓深受其害。
徐槐耳畔回荡着徐和的话语,内心原本坚定的信念开始动摇。
徐寨主仁德遍布各地,如今大败高俅所率之军,占据东平府、济州、齐州、兖州等地,割据胶东指日可待。
齐鲁民众无不期待,受此激励,四州百姓纷纷响应,宋室的统治已面临巨大危机。
大运河之上,陈希真伫立船头,身后跟着苟英、苟桓兄弟及十多位随从,一路北行。
船已驶入济州境内,越过了任城县,该地已被梁山义军攻占。
徐悟锋曾用飞石炮击毁任城城墙,吓得城内文武官员胆战心惊。
如今梁山再度兵临城下,城中官员未作任何抵抗便开城投降。
梁山气势如虹,连挫十万官兵,让陈希真感慨万千,他的女婿或许真的能成就一番大业。
船行至水泊,众人望见水面漂浮着烧毁的木板,那是战船的遗骸。
阮小七上前迎接,寒暄后引导众人前往梁山大寨。
徐悟锋得知陈希真今日抵达,早在金沙滩等候,身旁还有刘慧娘与陈丽卿两位女子。
陈丽卿脸颊稍显丰润,身边一位中年妇人怀抱婴儿,是她最近产下的儿子,名为徐英。
自从怀孕后,陈丽卿留在山上休养,未曾参与战事,她性格活泼,如此安逸让她感到压抑。
然而即便如此,她也无法挺着肚子冲锋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