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冲破金兵防线。
最后,张叔夜寡不敌众,兵败被捕,东京失守,赵宋皇室几乎全数被俘。
金兵占据东京后,虽知各地抗金力量强大,但仍扶持张邦昌为傀儡皇帝,试图削弱赵宋皇室影响力。
他们威逼宋廷官员辅佐张邦昌,作为朝廷重臣的张叔夜自然成为重点施压对象,但他坚贞不屈,严辞拒绝。
金人见张叔夜不降,将其纳入北迁队伍中。
旅途中,张叔夜拒绝进食,仅偶尔饮些汤水。
渡过边界后,他意识到再难回乡,次日便自缢身亡。
靖康之难中,被俘的赵宋皇族及大臣有数千人,但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极少。
徐悟锋仅知晓张叔夜及其长子张伯奋、宋钦宗皇后朱琏的命运,至于其他人皆饱受金人欺凌,苟延残喘。
张仲熊作为张叔夜的次子,最终选择背叛,投向伪齐与金朝。
宋朝对文人待遇甚佳,然而甘愿为赵宋献身的文人寥寥无几,反倒有不少武将战死沙场,这无疑是一种讽刺。
徐悟锋微微一笑,开口道:“张大人兼具文韬武略,才华横溢,可惜赵佶昏庸,任用奸佞,致使张大人仅能任职地方。”
张叔夜虽略有不满,但不愿被徐悟锋挑拨,遂答道:“我在地方亦可造福民众,别无他憾。”
徐悟锋又言:“凭张大人的能力,本应惠及更多百姓,任一济州知州,岂非屈才?”
张叔夜面色稍缓,说道:“你所言不过欲使我背叛朝廷罢了。
我只有一句话:唯有赴死。”
徐和在一旁劝慰:“嵇仲,你还年轻,满腹才学,何必执意寻死?”
张叔夜注视着徐和,问:“溶夫,莫非你已归降梁山?”
徐和严肃答道:“嵇仲,你看清了,朝廷十万大军一日即败,怎敌梁山兵马?”
“实不相瞒,我对朝廷并无好感,若非你屡次相邀,我也不会放弃隐居生活,卷入此事……”
张叔夜闭目叹息:“所以你选择了梁山?”
徐和长叹一声,说道:“嵇仲,难道你还以为梁山只是乌合之众?寻常草寇能一击即溃十万大军?”
“如今朝廷 ** ,民不聊生,乱世将至。
之前无从选择,只得隐居山野,今遇明主,正是施展抱负之时!”
“嵇仲,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王朝也不会永恒,此理你应该明白。′s′y?w?b+o~o!k..,c,o*m_
与其效忠腐朽王朝,不如开创全新局面。”
徐和此言如重锤敲击张叔夜内心。
杨腾蛟也在旁说道:“大人,那些昏君佞臣断送百姓生路,若您仍忠于他们,我杨腾蛟第一个瞧不起您!”
徐悟锋不由侧目打量此人,嘴角带笑:“久闻张叔夜麾下有位勇猛将士,名唤杨腾蛟,不知是否就是阁下?”
杨腾蛟连忙拱手道:“小人这点浅薄技艺,怎敢担得起‘猛将’二字?若非云总管网开一面,小人恐怕早已命丧黄泉。”
“壮士过谦了!”
徐悟锋轻声一笑,目光转向张叔夜,道:“我向来不喜欢勉强他人。
张大人不妨暂留梁山几日,其余的事日后再说。”
张叔夜闻言淡然回应:“自我任职以来,除清廉之外并无太多政绩,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曾在西北立过些军功。”
“而今一役,不过是兵败被擒,不知徐寨主看中我何事?”
徐悟锋笑意更深:“当今世风日下,清廉之臣实属难得。
仅凭这一点,眼下又有几人能做到?”
“再者,张大人在军事方面见解独到,可惜梁山的消息早已遍布济州。
若非如此,今晚的突袭恐怕不会这般顺利。”
张叔夜上任济州后,对梁山势力进行了细致调查,发现城内必定藏有梁山的眼线,于是设局捕获几名暗探。
但他心中明白,梁山的耳目不可能完全清除,因此谋划之后,立刻下令关闭城门,禁止人员进出。
然而,消息终究还是泄露了出去。
张叔夜听罢徐悟锋之言,心中挫败情绪稍减,开口道:“我到济州将近一年,深知梁山众好汉替天行道之举。”
“但如今大宋四周强敌环绕,倘若中原动荡,辽国必会趁机侵入。
徐寨主乃明理之人,想必也不愿见到此等局面。”
“如若徐寨主有意,我可代为请求招安圣旨,让各位英雄归顺朝廷,同时化解外族觊觎之心。”
李逵听闻招安二字,顿时怒火中烧,高声叫嚷:“俺梁山兵强马壮,远胜朝廷百倍,早晚定要攻入东京,取下那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