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42章 快撤入门洞

第142章 快撤入门洞

顿生觊觎之意。

经过商议,田虎决定避开徐京的压力,将目光转向威胜西南的晋州。

巧合的是,沁源县距离晋州并不遥远。

得知田虎占领晋州数座城池后,徐京只能徒呼奈何,毕竟没有朝廷的调令,他无法调动部队离开威胜军辖区。

无奈之下,他只能将这一情况上报至东京朝廷。

蔡京得知这两条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尽量隐瞒。

暂且不论田虎之事,单说王庆公然攻取两处州府,其行动比梁山还要早,这让蔡京颜面尽失。

要知道,括田法最初正是在京西汝州推行的。

如今京东因括田法引发梁山之乱,若皇帝再知晓京西出现王庆,蔡京恐怕会寝食难安。

当下东京城内,因梁山义军起事,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正在展开,目标直指蔡京和杨戬。

此行动由太学生们率先发起,他们冲在最前线。

然而,蔡京认为幕后定有其政敌操控此事。

学生们往往热血沸腾,慷慨陈词,热衷讨论国家大事,却又容易被 ** ,显得不够成熟稳重。

自从大名府两次失守的消息传来,对蔡京的指责便不曾停息。

朝廷中的官员一开口,京城内的太学生便再也按捺不住,开始议论纷纷。

特别是梁山义军的消息传至东京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进来,呼声愈发高涨。

他们起初只是痛斥蔡京等人的奸佞行径,后来更是上书规劝赵佶,建议他远离奸佞,广开言路。

言辞间暗含之意非常明显:赵佶虽有过错,但盗贼横行的责任在于朝廷内部的奸邪之人。

只要除去蔡京、杨戬之流,赵佶仍不失为一位明君。

因此,东京城内掀起了轩然 ** ,众多人士被卷入其中,有人主动参与,有人被迫卷入。

秦桧便是主动投身于这一浪潮之中的人之一。

这位年仅二十六岁的进士出身者,两年前通过科举考试,任太学学正。

此刻夜深人静,烛火通明,他正伏案疾书,一丝不苟地抄录着某些内容。

那些细如蚊足的小楷字迹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他却毫无倦意,反而面露喜悦。

对此,他的妻子王氏颇感不满。

两人成婚已有一年,但王氏仍未有身孕,这让她的心理压力倍增。

近期东京城内风云变幻,太学生们的活动日益频繁,秦桧也忙得不可开交,渐渐疏忽了家庭生活。

王氏的祖父曾是宋神宗时期的重臣王珪,而她本人则是权宦童贯的养女。

现任枢密使郑居中正是王珪的女婿,即王氏的姑父,同时郑居中的堂妹又是赵佶的宠妃郑贵妃。

所以,王氏能嫁给秦桧,可说是低嫁了。

毕竟秦桧出身寒微,毫无根基。

秦桧参与其中,并非因为他心怀家国或是年轻热血,而仅仅将其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身为太学学正的秦桧,虽需教导学生,但他并未表现得过于极端,既不能过早表态,也必须表明态度。

蔡京素来名声不佳,秦桧在此次事件中自然支持太学生,始终与蔡京保持对立。

朝堂上最忌左右摇摆,秦桧初入仕途,若被冠以“首鼠两端”之名,无疑是一场灾难。

短短十几天内,太学生们不断指责“奸臣误国”“贼党当诛”,甚至直指皇帝昏庸,引得朝野侧目。

李若水、陈东等太学生表现得极为激烈,但“枪打出头鸟”,他们过于张扬的行为很快招致朝廷惩罚。

几个太学生的遭遇虽暂时平息了 ** ,却引发了更多愤怒。

秦桧选择低调,仅指责蔡京等人堵塞言路,认为这对国家不利。

这种态度虽让同僚讽刺指责,却使他在太学生中赢得了不少尊敬。

即便在士林舆论中,秦桧也被视为言行一致的君子。

面对妻子的不满,他耐心安抚后继续处理事务。

次日早朝,百官齐聚。

净鞭三响,文武两班整齐站立,行完君臣礼仪后,太监高声宣布:“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司天监出列奏报:“昨夜京东地区有流星坠落。”赵佶因梁山泊之事心情不佳,听闻此消息也不敢掉以轻心,询问是否有不祥预兆。

司天监答道:“星辰如百官百姓依附于天子,今夜流星坠落,恐怕将有将领反叛,百姓流离失所。”

赵佶听罢此言,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梁山泊的情景,殿内群臣随即议论纷纷,众多目光齐刷刷投向蔡京。

蔡京脸色骤变。

他身兼数职,掌管天下政务,若百姓流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