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而梁山一方却士气高昂,实在难以抗衡。
然而此刻撤退已为时已晚,梁山兵马已然逼近。
众头领率军冲锋,所到之处敌军溃散,官军被迫后退。
奔雷车冲入敌阵,上层石炮不断发射,中层箭矢齐发,底层长矛挥舞,所向披靡,令官军四处逃窜。
呼延灼挥舞双鞭,攻势凌厉,每一下都夺走一名梁山士兵性命,无人可挡。
呼延灼心急如焚,深知不宜久战,立刻下令鸣金收兵。
“呼延灼休走!梁山好汉卞祥前来会你!”声音刚落,只见一位壮汉策马而来,身宽体阔,手握巨斧,气势汹汹。
话音未落,卞祥已杀至眼前,几名亲兵迎上,却被他轻易击倒。
呼延灼凝视来者,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光芒,此人武艺超群,让他暗自惊叹梁山藏龙卧虎。
“受死吧!”卞祥高举巨斧,猛力劈下,呼延灼侧身躲避,却不料斧头中途转向,朝他腰部斩来。
这一变化令呼延灼大惊,暗忖此人力量惊人,斧头如此沉重,竟被随意操控,可见其力大无穷。
呼延灼不敢怠慢,舞鞭迎战,两人激斗正酣。
眼见四周梁山援军渐多,呼延灼明白若不及时脱身,恐将陷入重围,到时再想突围就难了。
呼延灼故意露出破绽,挥舞双鞭将卞祥击退,随后驱马朝营寨方向疾驰而去。
呼延灼奋力突围,好不容易撕开一道口子,刚行不远,就发现前方有人堵截。
他定睛一看,只见来者头戴交角铁幞头,额系大红罗抹额,身披百花点翠皂罗袍,铠甲乌光闪亮,胯下一匹乌骓马,手持竹节虎眼鞭——正是病尉迟孙立。
呼延灼怒喝道:\"前面何人?竟敢阻我归路,莫非活得不耐烦了?\"
孙立哈哈大笑:\"在下孙立便是。
听闻呼延将军威名已久,特奉寨主之命在此恭候。
若将军愿意投诚,与我等共聚义举,岂非美事?\"
\"大胆狂徒!竟敢如此放肆!\"
呼延灼暴吼一声,催动踢雪乌骓,双鞭齐挥,直冲孙立杀去。”冥顽不灵!\"孙立冷哼一声,纵马迎战。
二人在混战中交锋三十余回合,难分高下。
呼延家的鞭法虽精妙,但因铁鞭较短,遇到使用长兵器的对手时,往往要先稳住防守,再图进攻。
若实力差距悬殊,则可直接压制;若旗鼓相当,则需持久周旋。
回顾原着,呼延灼的战绩大多呈现胶着状态,这与其家传武艺的特点密切相关。
呼延灼见一时难以击败孙立,便双鞭逼退对方,迅速驱赶踢雪乌骓,率残部撤退。
踢雪乌骓速度极快,孙立终究未能追赶上来,只能目送呼延灼离去。
呼延灼仓皇逃至营寨外,方觉稍安。
望着惊恐不已的守卒,他心中满是苦楚。
留守的胡春闻讯赶来,见呼延灼形容狼狈,料想战事失利。
然而,此次败绩太过惨烈,当日出征三万大军,如今回营的却仅剩四五千人。
呼延家引以为傲的连环马,难道真的不堪一击?
胡春轻轻抿了抿嘴,道:“呼延将军请进寨中休整,由我领兵抵御敌寇。”
“不必了,韩滔他们还未返回,我在此稍作等待即可。”呼延灼面色凝重地说。
不久,韩滔、丘岳、周昂带着残兵陆续归来。
呼延灼立刻派人核查人数,却发现仅剩万余人,不到出发时的一半,顿时心头冰凉。
“京城附近怎会有这般强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呼延灼虽仍安然无恙,但他此刻的心情正如这句诗所言。
此次受命出征,呼延灼满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为家族增光,不辱呼延氏威名。
然而踏入济州后,先是韩滔损兵折将,接着彭玘遭擒,今日满怀希望派遣连环马出击,竟遭遇惨败。
三万大军折损过半,归来者仅余万余,加上守营将士,总兵力不过两万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