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入营后,关胜命炊事兵准备丰盛餐食,并亲自叮嘱,务必让伙食优于平日。
不久,营中弥漫着饭菜香气。
关胜趁机携宣赞与郝思文慰问将士。
许多士卒熬了一夜,正感疲惫,见主将前来,匆忙起身行礼。
“诸位请坐,无需多礼。”关胜忙制止,令众人勿起。
三人安抚一圈后,走向一顶帐篷。
临近时,关胜听见内有议论之声,似在谈论自己,遂驻足细听。
帐篷内,一人不知关胜在外,仍在夸耀情报:“你们可知关胜过去是干什么的?”多数将官摇头不解。
有知情者提及此事,说道:“此人关胜,原是蒲东的一名巡检,手下不过数十人,平日仅负责追捕盗匪。
此次竟成为主帅,真不知是撞了何等福运。”
众人听闻此言,皆感震惊。
区区一地小吏,官职微不足道,怎可能统率万余之众?
一时之间,众人议论纷纷,心生不满。
在大宋,武官地位本就低下,即便身处和平年代,无后台亦难晋升,更别提指挥如此庞大的军队。
有人愤慨言道:“这般事态实在不合理,他不过一介巡检,凭什么享有此等机遇?”
先前说话者解释:“诸位有所不知,传闻关胜乃义勇武安王关羽之后,看他容貌,岂非与传说中的关羽极为相似?”
众人恍然大悟:“难怪如此,原来沾了祖辈余泽,果然命途不凡。”
有人仍不服气:“即便真是关家后裔,那也是千年前的事了,至今未闻关家有何杰出之人,实在令人气愤。”
另一人叹道:“话虽如此,如今官府已尊奉关羽为神明,关胜既为关氏族人,自当另眼相待。”
有谨慎之士担忧:“如今看来,关胜并无实战经验,就连项元镇都败下阵来,此番征讨梁山,恐怕不会顺利。”
先前那人附和:“我只盼能安然归乡,至于建功立业,实不敢奢望。
若能保命而返,便是万幸。”
“昨日之事想必诸位也有所耳闻,梁山贼众不过千余,却将三千先锋军击溃,可见其凶猛异常。”
随即有人接话:“梁山泊闹出这般动静,早有耳闻。
昨日梁山首领现身,其中那黑脸大汉正是黑旋风李逵,此人虽武艺 ** ,却胆色过人,冲锋陷阵无所畏惧。
其后的梁山喽啰,更是个个剽悍无比。”
河北某处,一名将士听闻消息,不禁皱眉道:“梁山不过一群草寇,即便再厉害,又怎能抵挡我军一万五千精锐?”
旁边有人附和:“若是我军将领调度得当,自能剿灭这帮匪徒。
只可惜关胜未必真有其才。”
山东来的将领冷哼一声,未再多言。
另一人接话:“关胜身为武安王后代,家学深厚,岂会平庸?朝廷派遣他领军,必有深意。”
又有低声抱怨:“关羽当年名震天下,连曹操都敬而远之,关胜若真继承其三成功力,又怎会让咱们空等一夜?”
宣赞听见此话,怒不可遏,欲闯入质问。
关胜急忙拉住他,示意安静。
离开人群后,宣赞愤愤道:“兄长为何阻止?这些人肆意诋毁主将,理应受罚!”
关胜摇首劝道:“罢了!此事若闹大,对我们不利。
我们初来乍到,毫无威信,他们抱怨也是人之常情。”
“好了,各自休息,大军一个时辰后出发。”
次日清晨,大军启程。
昨夜郝思文的遭遇让宣赞格外谨慎,命探子四处侦查。
不久,探子急报:“前方发现梁山贼众!”
“全军备战!”宣赞迅速下令布阵。
不多时,远处尘土漫天,一支队伍渐行渐近,约莫两千余人。
领头者乃徐悟锋,左右两员女将分别是陈丽卿与方百花,个个娇美动人。
跟随而来的还有山士奇、卞祥、方七佛、庞万春等人。
徐悟锋深知不可故伎重演,见宣赞已列阵完毕,亦勒马停驻,整顿队伍。
两军对峙,宣赞策马上前,怒吼道:“梁山匪徒,只会耍阴谋诡计,可有人敢与我一战?”
徐悟锋在马上遥望,只见那领军的大将面色黝黑,鼻孔朝天,头发卷曲,胡须赤红,身材魁梧,显然此人便是宣赞。
他随即问道:“谁愿出阵迎敌?”
“末将愿打头阵!”庞万春挺身而出,直奔阵前,朝着宣赞大喝:“你这 ** 之徒,鬼门关逃出的恶灵,怎不在家中安分守己,竟敢在此大放厥词!可曾听过江南庞万春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