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93章 闻梁山再得捷报

第93章 闻梁山再得捷报

不是游走江湖的草莽。

吕将是典型的既得利益者,若无变故,他日后必成一方父母官,甚至有望入朝为官。

然而,他却选择批评花石纲,断了自己的退路。

由此可见,大宋朝廷之 ** ,连书生出身的吕将都难以忍受,甚至感到绝望。

试问,一位正经书生为何会走上这条道路?

要知道,在大宋,读书人的地位极高,韩琦曾言:东华门外,状元及第才是真才俊。

换句话说,唯有读书最高贵。

徐悟锋笑道:\"我早已听闻先生之名,你在太学痛斥花石纲,言语痛快淋漓,令人钦佩!先生愿意相助,实乃我之幸事!\"

吕将闻言大喜,再次一拜:\"寨主胸怀大志,吕将拜见主公!不知主公下一步有何计划?\"

徐悟锋含笑说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如今朝廷腐朽,仍不可轻视。

我梁山正在积蓄力量,不到紧要关头,绝不可与其正面交锋。”

他继续道:“我的策略是加强防御、储备粮草、稳步发展,待天下局势生变时,便可乘势而起。”

吕将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赞叹道:“妙极!加强防御、储备粮草、稳步发展,这九字方针简洁明了,显见主公已有周密谋划,小生无须多言。”

稍作停顿后,吕将又道:“朝廷势力依然强大,当前不宜直接对抗,但一味退让亦非良策。

依小生之见,梁山泊虽狭小,却应伺机而动,主动出击夺取胶东半岛,如此才能拥有更多战略选择。”

徐悟锋听罢,对吕将另眼相看,此人见解果然独到。

梁山泊固然面积有限,但仅是暂时立足之地,一旦实力壮大,便需走出这片水域,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吕先生果然是栋梁之才!”

徐悟锋点头询问:“我有一疑虑,先生于江南,摩尼教根基深厚,人才辈出,先生为何不投奔方腊?”

徐悟锋话音刚落,吕将摇首回应:“主公试想,自古以来,宗教兴风作浪者虽多,又有几人真正成功?汉末黄巾之乱,轰动一时,却短短数月便被 ** 。”

“摩尼教在江南经营数百年,根基牢固,但随着花石纲的推行,虽吸引了一些信众,却始终未能组建起一支精锐军队。”

“即便贸然起事,短期内或许能逞威,然而面对朝廷大军压境,恐怕难以持久。”

吕将稍作思索,续道:“若非主公在此,我或许会投向方腊,可如今梁山兵马强盛,远胜摩尼教十倍,我又怎会舍近求远?”

随后,二人围绕天下局势展开了深入交流。

徐悟锋越发觉得吕方才智过人,对当前形势洞若观火。

吕方指出,皇帝赵佶荒唐无道,沉溺享乐,致使民怨沸腾。

一旦有人振臂一呼,天下必将风起云涌,群雄并起。

梁山若能占据胶东,稳固根基,便可图谋天下。

他亦察觉到,徐悟锋正是他心目中的明主。

徐悟锋提出的诸多政见与军事理念,均与吕方心意相通。

一些模糊之处,经徐悟锋简明点拨,顿时豁然开朗。

更令吕方钦佩的是,徐悟锋学识广博,无论是经典着作还是史册典籍,皆能如数家珍,引经据典,令人叹服。

交谈结束后,徐悟锋将吕方引荐给许贯忠。

许贯忠观察吕方,仪表堂堂,气质儒雅,显然饱读诗书。

其眼神坚定,眉宇间英气勃发,可见此人心怀韬略,绝非庸碌之辈。

徐悟锋向来识人精准,既然认定吕方有大才,自然毋庸置疑。

许贯忠随即恭敬行礼:“吕先生肯来梁山,足见我军声势渐隆。

未来筹划国事,单凭我一人之力难以为继,望先生多多指教!”

得知许贯忠乃梁山军师,不仅态度谦和,还如此直率豪爽,毫无文人常见的客套虚伪,这让吕方甚为欣赏。

吕方拱手回礼:“许兄言重了,同为主公效力,还请日后多加提携!”

……

却说关胜接到文书后,便与郝思文、宣赞奔赴兴仁府。

正当兵马集结之际,传来任城县失守、项元镇惨败的消息。

初生牛犊不怕虎,关胜首次领军出征,麾下有精锐一万五千人,信心满满。

即便知晓项元镇的实力,他依然充满自信。

关胜不敢拖延,迅速将大军分成三路,郝思文担任先锋,他亲自率中军,宣赞统后军,气势汹汹向梁山进发。

梁山方面对关胜的动向尽在掌握,得知大军已出动后,徐悟锋立即部署应对策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