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赵佶的消息。
尽管如此,李助并未气馁,而是悄然隐匿于矾楼附近,静静等待机会。
期间,他注意到时迁鬼鬼祟祟的身影,起初以为是小偷,未加理会。
但数日后,李助察觉到时迁行为怪异,开始留意他。
今日更有了惊人发现。
李助迅速穿过地道,前方豁然开朗,出口竟藏于假山之间。
望着眼前的宫殿群,李助震惊之余意识到自己已身处皇宫。
他难以置信,一个君主为与青楼女子幽会,竟耗费巨资修建如此奢华的密道。
惊愕之后,李助仰天长笑。
昏庸之君,搜刮民脂民膏只为满足私欲,如今苍天有眼,让我有机可乘!
李助眼神冷峻,紧握佩剑,融入夜色之中。
---
咚咚咚——
“谁?”熟睡中的徐悟锋被敲门声惊醒。
“哥哥,是我!”门外传来时迁的声音。
徐悟锋勉强起身,披衣开门,只见时迁满脸神秘笑意。
徐悟锋疑惑道:“大半夜不睡觉,你跑来干啥?”
时迁嘻嘻笑道:“先进来说话。”
徐悟锋无奈让他进屋关门,点燃油灯后问:“你这般神神秘秘的,到底所为何事?”
时迁拿出一个普普通通的盒子,笑着说:“我昨晚睡不着,就出去转了转,给哥哥带了样好东西。”
徐悟锋皱眉问:“你又去偷谁的东西了?”
时迁神秘地笑了笑,“哥哥自己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徐悟锋犹豫片刻,掀开盒盖,映入眼帘的是一方巨大的印章,四方四寸大小,螭钮五盘,中间还留有小孔,可穿系绶带。
这印章色泽青翠,温润细腻,无疑是顶级珍品。
徐悟锋瞪大眼睛,小心翼翼拿起印章,翻到正面,只见八个篆字清晰可见——“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他张口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他对这段历史略知一二。
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李斯以和氏璧雕琢而成此印,后来几经易手,流传至历代 ** 。
五代十国末期,后唐末帝李从珂与皇太后曹氏 ** 于玄武楼,传国玉玺从此不知所踪。
直到宋哲宗绍圣三年,陕西咸阳有个名叫段义的农民耕地时挖出一块大印,声称就是失落的传国玉玺。
朝廷极为重视,派遣蔡京等十三位大学士详加考证,最终确认为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玉玺。
此事当时引起轩然 **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许多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件赝品。
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喜爱风雅,特意仿制了十方印玺,这一举动实际是在有意降低传国玉玺的象征意义。
徐悟锋仔细端详手中的玉玺,发现上面并未如传说中那样镶有金箔填补的一角,而在正史记载中也未提到这一细节。
因此,所谓镶金补角很可能是后世小说家的虚构。
“哥哥觉得这个印章怎么样?”时迁笑吟吟地问道。
徐悟锋把印章放回盒中,说:“你是不是潜入皇宫了?”
时迁得意地笑了,“哥哥果然聪明,原来那皇帝为了与李师师幽会,秘密修建了一条地道,正好被我发现。”
“今晚我就去皇宫走了一趟,顺便取来了这枚玉玺。”时迁眉飞色舞地说。
徐悟锋感到十分无奈,赵佶私会李师师所用的地道竟被时迁发现,这让他有些难以置信。
徐悟锋问时迁:“你知道这是什么印章吗?”
时迁笑着回答:“哥哥,我怎么会不知道?这是皇帝的玉玺,是我特意去取来的。
不过那皇帝有很多玉玺,我只是挑了一个。”
天子共有八种玉玺,分别为:镇国宝、受命宝、皇帝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之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
传国玉玺并不在此列。
徐悟锋追问:“你是随便拿的,还是认出了它的身份?”
时迁笑着答道:“虽然我不识字,但见得多也懂些门道。
这大印材质是极品美玉,比其他玉玺高出一筹,所以我才选了它。”
徐悟锋哭笑不得,时迁文化水平低,不认识多少字,更别提玉玺上的篆文,能认出的人又有几个呢?
时迁仅凭直觉判定此印非同寻常,这才偷回了玉玺,确实是个意外。
徐悟锋叹了口气说:“这玉玺叫传国玉玺,是秦始皇下令雕琢的,历代相传,五代时遗失,后来哲宗年间重现,经蔡京等人鉴定,确认为秦朝传国玉玺。”
“传……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