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47章 名妓

第47章 名妓

仅这一句就足以彰显李师师的独特魅力!

伙计喜笑颜开地接过纸条:\"客官放心,我定会将您的心意传达,至于李行首是否接见,就看缘分了。”

徐悟锋摆摆手:\"只需送到即可。”

他心想,随便填几首诗词,这点小事何足挂齿!

李师师本不姓李,而是东京城一位名叫王寅的染布匠的女儿。

她出生时母亲不幸离世,父亲王寅以豆浆代乳养大了她,竟奇迹般让她存活下来。

王寅为祈求女儿平安,依循当地习俗,将其送至庙中行舍身入寺之礼。

因当时从事该职业者被称为“师”,故为其取名师师。

师师四岁时,王寅因染布延误遭朝廷问罪而亡,师师沦为孤女,幸得矾楼李婆婆收养,自此涉足风尘。

长大后的师师容貌秀丽,才艺超群,声名渐起,终成东京城内知名艺伎。

独处时的师师并不爱笑,一则缘于自身悲苦身世,二则因逢场作戏时笑颜已用尽。

沦落风尘本就不幸,她的笑意常带着疲倦与落寞。

上元佳节,师师于醉杏楼抚琴,眉宇间总含淡淡忧愁。

忽闻叩门声,她眸中掠过一丝不悦,轻启朱唇问:“何人?”

“行首,有位官人托我送来一首词。”门外传来小二的声音。

师师轻叹一声,自赵佶赏识后,虽众人敬畏天子威严,不敢存非分之念,但以诗词相交者仍络绎不绝。

可惜,其中真正才学之人寥寥无几。

“拿进来吧!”师师摇头道。

“是!”小二答应一声,战战兢兢入内,瞥见师师容颜,不禁咽了咽口水,将手中纸张递出。

师师随意接过,展开一看,乃是一首《青玉案》,其词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师亦极具才华。

成名后,她往来皆为当世词坛巨匠,连当今圣上亦是此道高手,耳濡目染下,师师的文化修养极高,不可轻易蒙混过关。

李师师看完这首词的上阕,觉得它只是描绘出一番繁华景象,并无特别之处,心中略感失落。

然而,当她看到最后一句时,眼中忽然闪过一丝亮光。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确实是点睛之笔,堪称秦观、周邦彦的佳作啊!”

李师师脸上露出欢喜之情,忙说道:“那位先生在何处?快请他过来一聚。”

小二暗自感叹,心想这位李行首并非容易蒙混过关之人,这首词真的如此出色吗?

“李行首稍待,我这就去请!”小二不敢拖延,立刻转身离开。·兰\兰~文^学* ¨已?发¢布_最.新?章/节?

李师师心情极佳,手捧这首词,如获至宝,反复品味之后,随即准备茶水和果品,以便迎接那位“才子”。

与此同时,北边的阁楼里,趁小二忙碌之际,徐悟锋走到窗前,远处的艮岳园林映入眼帘。

艮岳虽未完工,但夜晚依然灯火辉煌,工匠们仍在辛勤工作。

尽管距离较远,徐悟锋仍能看见不少太湖石,它们形态各异,天然形成各种孔洞,令人赞叹自然的巧夺天工。

难怪宋徽宗如此喜爱太湖石,就连徐悟锋见到后也不禁啧啧称奇。

其他同伴也围到窗边,看着这些奇石,阮小五愤愤地说:“这些大石头从江南运到东京,不知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

徐悟锋也认为宋徽宗行事荒唐,开封地势平坦,不该从江南搬运花卉和石头,这背后定有不少百姓的血泪付出。

杨林急忙提醒:“五哥,此处人多嘴杂,莫要让别人听见。”

徐悟锋拍拍阮小五肩膀,说道:“因果循环,赵佶倒行逆施,终究会有报应。

这里是东京,处处都有巡逻的人,咱们还是别说这个了,只管饮酒为乐吧。”

众人返回座位,片刻工夫,美酒佳肴摆满桌面,大家开始尽情享用。

正在饮酒间,刚才的小二回来,笑着对徐悟锋说道:“恭喜官人,李师师姑娘传话说,请您前往西楼一谈。”

徐悟锋听罢,丝毫不觉惊讶。

那首《青玉案》出自辛弃疾之手,在后世也是广为人知。

若是连这首词都打动不了李师师,那他也无计可施了。

他转头看向其余四人,问:“你们要不要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