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40章 见过寨主

第40章 见过寨主

间。

朝梁山方向前进可见断金亭及二三关卡,随后是宛子城,再过黑风口即达虎头峰大寨。

虎头峰地势开阔,徐悟锋计划将其建设为集镇,安置喽啰们的家眷。

来到黑风口时,徐悟锋言道:“林教头、穆家兄弟请放心,我梁山四周有八百里水泊环绕,即便千军万马来袭亦无妨。”林冲、穆弘、穆春闻言皆点头赞同。

一行人至宛子城,发现喽啰们仍在寒冬中坚持操练。

徐悟锋认为寒冷时节更需加强训练,活动能使身体暖和。

林冲注意到左侧有条大道通往另一座山,山上有人砍伐树木。

他疑惑询问:“寨主,他们在做什么?”徐悟锋笑答:“教头已见到,如今梁山有九千喽啰,加上家眷共万余人。

如此规模,宛子城显然不够用,我打算在两侧支脉各建一军寨,供十万人居住。”

“这需要人力整理,山上家眷众多,闲置可惜,便安排他们砍树清理土地。”梁山人数增多,治安管理尤为重要,尽管多数人安分守己,但仍需防范不良分子。

徐悟锋认为,给这些人分配任务既能维持秩序,也能保障每日伙食供应,一举两得。

当然,来梁山的人中也不乏恶徒,小有过失的便安排做些杂役,罪行严重的直接处置,徐悟锋绝不容许这些人败坏梁山的名声。

徐悟锋看到林冲点头,继续说道:“林教头、穆家兄弟想必清楚,如今寒冬腊月,百姓日子艰难,即便在繁华的东京城,每到冬天总能见到冻饿而死的人,更何况这济州?”

“眼下,每天都有壮士加入我们,我估算年后梁山的人马恐怕就要突破一万了。”

说起此事,徐悟锋甚至有些感激赵佶、蔡京等人,若非他们胡乱折腾,让百姓没了生计,又怎会有人走上这条路?

鲁智深附和道:“确实如此!当年我们大破官军,威名远播,四方响应。

我们行的是替天行道之事,从不扰害周边百姓,所以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才会投奔而来。”

史文恭也接过话头:“寨主上次去了江南一个月,回来后山寨兵力就增加了三千,未来只会更多。”

卞祥笑道:“等到明年,山寨兵马过万,一旦训练有素,别说几千禁军,就算是朝廷大军,也未必不能一战。”

林冲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他对官军体系十分了解,知道禁军依赖装备优势,在布阵之后对付无甲散兵很是厉害。

不过,如果禁军主动进攻梁山,一旦陷入拉锯战,那就不足为惧了。

林冲感慨道:“照这样说,梁山根基稳固,只是这么多兵马,不知寨主的粮饷是否充足?”

徐悟锋轻笑一声回答:“林教头,你尽管放心,山寨的钱粮供应不成问题。

我不是王伦那种畏首畏尾之人,守着这条财源广进的水路,岂能坐视不理?”

“济水、汶水上往来的船只,单是收取通行费,每日就有数千贯收入,若因此缺钱,岂不可笑?”

不仅是在水路上,随着梁山日益壮大,周边乡镇村寨也都需向山寨缴纳钱粮。

就连陆路上,梁山也设立了收费站点。

更何况,徐悟锋还掌控着精盐、砂糖等生意。

林冲初到山寨,见众头领齐聚,心中暗自思忖如何站稳脚跟。

此时并无战事,只能另寻他法。

林冲略作思索,对徐悟锋说道:“寨主,现今山寨兵马已近万,恐怕兵器装备难以匹配。”

徐悟锋颔首道:“确是如此。

掌管军器司的汤隆兄弟虽两次赴京,招得近百名熟练工匠,并招募不少学徒,然因人手增长过速,兵甲供应始终不足。”

鉴于此,徐悟锋暂令每人配备一件基础武器,如长枪、长矛或刀剑之类,至于盔甲,则暂时搁置。

枪矛这类武器制作简便,属梁山主要装备。

汤隆两度进京,虽带回近百工匠,成果可观,但东京城内各类工匠多达数万,相较之下仍显不足。

许多工匠家中有眷属,不愿轻易离乡,且人心多疑,非轻易可招揽,需时间磨合。

林冲随即问道:“寨主可知都大军器所?”

徐悟锋点头答道:“岂能不知?那是皇室专属作坊,由宦官掌控,既不隶属工部,其产品亦未入卫尉寺,全归内库!”

林冲续道:“寨主当知,都大军器所中的太 ** 闻常命工匠私下接活,成品多用于贩卖。”

“不仅如此,内库中的兵器铠甲,这些太监竟也敢私自售卖。

寨主若能搭上线,带回一二百副盔甲,便可解一时之需。”

徐悟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