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眉头紧锁问道:“何事惊慌?”
刘县尉拭去汗水,急切地说:“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官军溃败,陈都监已殉国!”
……
“什么!”
时文彬震惊得站起身,手中的毛笔掉落地上,瞪视刘县尉:“怎会败北?此消息源自何处?”
刘县尉答道:“逃至城外的禁军所述,昨日清晨,陈都监追击夜袭之敌,不幸中伏。
贼众杀其后,伪装成官兵开启营门,致使全军覆没。”
“为何这般结果!”
时文彬听完,面色苍白,瘫坐椅上,喃喃自语,难以接受事实。
“大人,如今该如何是好?”刘县尉哀声询问。
时文彬猛然惊醒,虽为几任知县,却从未遇此变故,本能吩咐:“速闭城门,以防贼匪攻城。”
“遵命!”刘县尉领命离去,神情恍惚。
随后,时文彬颤抖着手草拟文书,命快骑送往济州府。
忙完后,他疲惫不堪,似大病初愈。
“我时文彬命运何其坎坷,赴任山东县令,竟遇此强敌!”想到此处,他不禁感慨万千。
不多时,郓城县门紧闭,差役皆登城巡查,往日宁静的小城笼罩在阴影之中。
上次的教训让民众议论纷纷,以为官军又战败了,否则为何关闭城门?然而这只是猜测,刘县尉守口如瓶,唯恐引发恐慌。
傍晚,朱仝和雷横带领残兵返回郓城县,众人满面愁容。
消息迅速传开,官军再度失利,全县陷入不安。
虽值秋凉,人们却似置身冰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忽然,有传言称梁山军队正逼近郓城县。
顿时人心惶惶,富户连夜撤离,有人抱有幻想,认为强盗不敢攻城。
事实证明传言不虚,梁山大军果然抵达,阵势浩大,分为两列,其中五百人刚投降。
“快!梁山贼兵杀到!”刘县尉慌忙闯入县衙禀报时文彬。
他闻言腿脚瘫软,宋江虽镇定,也被惊得冒汗,毕竟连他这样的 ** 谁也没遇过如此局面。
宋江建议立刻登城稳定军心,时文彬点头同意,随即便匆忙赶往城头。
远眺之下,除那五百降卒外,梁山将士阵容严整,身披官军甲胄,如铁塔般伫立。
尽管距离尚有百步开外,时文彬等人已觉察到一股无形的寒意。
若非那两面杏黄大旗飘扬,他们几乎误认为是一队精锐禁军。
“这……这……”时文彬张口结舌,梁山的强盛超乎了他的想象。
徐悟锋不过富户出身,怎可能训练出这般精锐?
宋江也心生震撼,梁山的实力远超预期,徐悟锋怎能练就如此强军?
宋江打了个寒颤,暗想:“京东竟有此悍匪,天下自此多难矣。”
片刻之后,梁山阵营中一骑飞出,那人披着铜黄铠甲,手持大弓,直奔城墙而来。
此人正是史文恭。
在城头众人的注视下,他在距城墙五十步处取箭,对准城头射去。
嗖的一声,箭矢深深嵌入一根柱子。
待时文彬回过神来,早已惊出一身冷汗,因为箭矢仅离他一尺。
“何方狂徒竟如此大胆?”时文彬浑身颤抖地喊道,不知是恐惧还是愤怒。
“大人,箭上似有物。”宋江急忙摘下箭矢递给时文彬。
时文彬仔细一看,果见箭上绑着一块白布,隐约可见字迹。
这让他心头一震,展开白布一看,上面仅有三十来字,归结为二字——借粮!
此时,城下史文恭高声喊道:“时大人,若明日此时不见东西,休怪我等无礼!”
面对史文恭的无礼,时文彬并未计较,反而松了口气,感觉轻松许多。
匪徒只想赎城,而非攻城,这便无大碍。
“匪徒虽大败官兵,气势正盛,此时勒索些许财物也是情理之中,只要保全城池即可。”
一时间,时文彬精神倍增,那白布宛如灵丹妙药,让他顿时充满力量。
“这是匪徒所留书信,大人如何看待?”
尽管心中早有决断,时文彬仍取出白布展示给官吏们看,其意图昭然若揭。
赎城费势在必行,否则贼寇将发起进攻,但这话不能由他时文彬亲口说出,否则对他的仕途将是难以洗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