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眉目分明,仪表堂堂,仅披一件素色长衫,袖口挽起,臂力惊人,眉宇间透出英勇气概。
武松原以为柴进庄上不过是寻常宾客,却不料聚集了诸多人物,皆注视着他。
但他毫不退缩,拱手向柴进说道:“柴大官人,不知唤武松前来有何要事?”
柴进指向徐悟锋介绍道:“这是来自京东济州的徐大官人,闻君威名,特请一叙。”虽则柴进稍显自负,心中却亦明了,仅提徐姓,略去名讳,这也正合徐悟锋心意。
武松闻言微愣,不由打量徐悟锋,自己确不相识,然其气质非凡,身旁众人亦非等闲,显然身份显赫。
武松随即拱手道:“武松拜见徐大官人。”
徐悟锋起身言道:“听柴兄提及兄台名号,冒昧邀饮,望武松兄莫怪唐突。”
武松听罢,面上掠过一丝窘意,方才与人争执之事,想必已被柴进知晓。
否则,柴进怎会特意提及武松?
武松虽暂居柴进府邸,却感郁郁寡欢。
究其原因,与庄中之人格格不入。
武松先前为循规蹈矩之良民,而这些庄客却是行径不羁之辈,难以相容。
据书所载,武松杀西门庆、 ** 后,并未仓皇逃离,而是老实地发配至孟州,若非张都监等人的逼迫,或许不会投身山林。
在这强人遍布的庄内,武松难免孤立无援,冲突频发,不能全归咎于任何一方。
偏巧武松武艺高强,令受挫的庄客愈加嫉恨,不免在柴进面前挑拨离间。
不论对错如何,柴进心中定然对武松有所不满。
“既然大官人有请,武松岂敢推辞。”
武松见徐悟锋如此客气,又看他仪表堂堂,顿生好感。
不过区区饮酒,武松怎会畏惧?
柴进也开口道:“英雄相逢实属不易,武二郎请入席同饮。”
见柴进发话,徐悟锋便拉过武松与自己并肩而坐,柴进则吩咐添置碗筷。
旁边的阮小七机敏过人,见自家兄长如此看重武二,便猜测此人必定非同寻常,心想稍后要为兄长招揽他,一同加入梁山好汉之列。
然而此刻,徐悟锋却投来目光,示意阮小七莫要轻举妄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让阮小七感到困惑,既然看重武二郎,为何又不让招揽?
众人举杯饮尽后,徐悟锋询问武松:“二郎为何在此?”
武松答道:“小弟本是清河县人,因醉酒与本地权贵争执,一时冲动出手,匆忙逃离,一路来到柴大官人处,已有两月有余。”
徐悟锋自然知晓对方无恙,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从济州北上经过恩州清河县时,并未见到通缉你的告示,或许那人并未丧命。”
武松听罢面露喜色,问道:“大官人所言当真?”
徐悟锋笑道:“我何必骗你?若你真伤了那人,恩州一带岂不是满是你的通缉令?”
武松长舒一口气,说道:“如此甚好!实不相瞒,小弟家中尚有一兄长,为人本分老实,这两月在外,常担忧他被人欺辱,如今总算能安心归家了。”
徐悟锋大笑:“兄弟团圆乃喜事,理应痛饮一番。”
武松起身,满怀喜悦地道:“武松敬大官人一杯!”
武松得知自己或许无罪,归家之心愈发急切。
徐悟锋惦念山寨之事,于柴进处停留三日后,婉拒柴进挽留,临走前还留下百两银子,托柴进转交林冲。
徐悟锋、阮小七、山士奇、武松、杨林、元仲良、云宗武、陈兴、陈盛、时迁以及他们的同伴,一行十余人离开沧州后,朝着南方前行。
徐悟锋此行北上的事务已接近尾声,但他还需前往青州会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