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句之类的装一下,发现自己在这个时代,除了自己应该没人能懂,这个x装了也觉得无趣。
等以后水淼或是什么书院出了大文豪,他们自己刻,这种激励最容易给年轻人打鸡血,谁能在书院石碑上留下一笔,那可就千古留名了。
部落各地在秋收季节,书院还没正式开学,角落竹屋内传来琴声,陈默来到栏杆走廊处,刚准备脱鞋,就听到了大祭司月娥的歌声响起。
“灯火葳蕤,揉皱你眼眉
假如你舍一滴泪,假如.........”
陈默站在屋外入神,首到被人轻轻拍了一下后背,“首领........”
回头看去,一个身高到自己鼻梁的少年,带着一顶草帽,遮住了他大部分面容,还背着个大葫芦,麻布背心短裤,穿着草绳编织的人字拖鞋。
“你没去秋收?”陈默好奇问道。
小熊垂着脑袋,神情沮丧,“我被赶回来了。”秋收祭,所有族人都会去割水稻,在部落秋季亲手割下水稻,就代表以后会有所有收获,渐渐发展成了一个种文化。
陈默看他脸上有淤青眉头一皱:“又打架了?”
“哼,有人要跟我抢小竹子,我跟他打了。”小熊挺起了胸膛,保护自己女人的事,就很骄傲。
陈默摇头:“小竹子跟我说过,她不喜欢你这样,她是有思想的人,不是你的私人财产,你在这么鲁莽下去,以后怕是要追妻火葬场咯。”
小熊不懂这些,十二岁的他正是懵懂叛逆时期,“反正,我没错。”
“你来这里做什么?”陈默问道,
“院长,让我回来反省,我找鹿姨拿一些墨。”小熊委屈,小熊从小是陈默身边的女人带大,鹿女和陈玉她们相当于母亲。
陈默拍了拍他的草帽,“走吧,跟我一起进去。”
这里解释一下,时间线跳了两年,有部分人不解,各位放心,基调还是种田发展,跳两年,是考虑到战争的时间跨度,战争不可能是年年打,不太符合实际,喜欢看作战冲突的人会长时间看不到战争场面,如果两年的日常种田,可能会被说太水。后续会在文中用插叙说清楚这两年大概做了什么,弄了什么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