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的期待并没有持续太久。
就在星辰科技因为其“神仙福利”而在外界引发持续轰动,各路人才如同过江之鲫般涌向这个新兴科技巨头的同时,昆仑基地深处,那个凝聚了无数顶尖科技和海量资源的“孩子”,终于迎来了它呱呱坠地的时刻。
(场景切换:昆仑基地 - 高级组装与测试车间)
这是一个比之前任何测试间都要更高级、更庞大、也更令人敬畏的空间。空气纯净得仿佛不存在,温度、湿度被控制在极其精确的范围内。地面光洁如镜,可以清晰地倒映出天花板上柔和而均匀的无影灯光。这里几乎看不到人类的身影,只有一台台造型奇特、闪烁着金属光泽的超高精度自动化设备,在盘古ai的精确控制下,悄无声息地运行着。
车间的中央,是一个被透明力场(或物理隔离罩)笼罩的操作台。凌霄的全息投影,清晰地伫立在操作台一侧,目光专注地注视着眼前的景象。
操作台上,几只拥有超乎想象灵活度的多关节机械臂,正进行着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组装工序。
一枚闪耀着深邃光泽的“盘古芯 i”,如同心脏般被小心翼翼地嵌入主板预留的位置;一块完美无瑕的“精卫”电容屏,与经过特殊处理的钛合金中框实现了纳米级的无缝贴合;一片片薄如蝉翼却蕴含惊人能量的“夸父”电池,被巧妙地层叠、固定;还有各种比米粒更小的传感器、天线模块、微型摄像头(是的,凌霄未雨绸缪地集成了这个功能)…如同繁星般被精准地安置在它们各自的位置上。
机械臂的动作稳定得如同磐石,精准得如同程序设定(事实也确实如此),其尖端工具发出的细微声响,几乎是这个空间里唯一的杂音。整个过程,与其说是工业组装,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在显微镜下进行的、极其复杂的微雕艺术创作。
终于,随着最后一根比发丝还细的柔性排线被稳稳接入插槽,内部所有的核心部件都已各就各位。
一只机械臂轻轻拿起一片经过特殊喷涂工艺处理、呈现出深空灰色、带有磨砂质感、中央蚀刻着简洁星辰logo的金属后盖,缓缓地、精确地覆盖下来。
“咔哒。”
一声极其轻微、几乎难以察觉的啮合声响起。
成了!
第一台完整的,“启明 i”原型机,终于诞生!
它静静地躺在操作台上铺着黑色天鹅绒的凹槽里,通体看不到一颗螺丝,找不到一丝缝隙。极致简洁的线条,圆润的边角处理,正面几乎完全被那块深邃的黑色屏幕所占据,只有顶部隐藏着微小的听筒开孔。侧面是几不可察的、与机身融为一体的微小按键(可能是音量或锁屏,但设计极其隐蔽)。整机散发着一种冰冷、精密、强大,同时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优雅和未来感。
它就像一件来自更高维度文明的造物,与这个时代所有傻大黑粗的“砖头”手机都显得格格不入。
原型机的屏幕短暂地亮了一下,显示出盘古ai的抽象logo和一行“系统自检中…”的字样,几秒钟后,进度条走满,屏幕再次熄灭,恢复了深邃的黑色,静静等待着被唤醒。
“‘启明 i’首台原型机组装完成。”盘古的合成音在凌霄耳边(或脑海中)响起,“所有硬件模块连接正常,系统自检通过。符合设计标准。”
“很好。”凌霄看着那台凝聚了他无数心血和野心的造物,眼神深邃,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用最高保密等级的渠道,把它送到地面的‘一号实验室’。”
*是时候,让我的核心团队,也来感受一下这份来自未来的震撼了…呵呵…*
(场景切换:星辰科技总部 - 最高级别保密测试实验室)
几天后。
星辰科技总部大楼,某个连名字都没有、只有最高安全等级编号的内部测试实验室。
这里的墙壁是特种吸波材料,厚重的合金大门可以抵御小型爆炸,内部信号被完全屏蔽,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与外界通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和金属混合的气味,安静得只剩下中央空调系统微弱的送风声。
钟南山、张斌,以及另外两三位负责芯片、软件、结构等核心领域的顶尖技术专家(他们只知道自己参与了一个代号“启明”的绝密项目,对昆仑基地的存在一无所知),此刻正襟危坐,表情严肃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好奇和期待。
他们被告知,今天要见证一个项目的“阶段性重大突破”,由凌总亲自展示。
能让这位年轻得过分、却又深不可测的老板亲自出马展示的东西,绝对非同小可!
实验室的门无声滑开,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