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人,在他的临时办公室里,将“三个月,日产一千,零缺陷”的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间节点。
巨大的白板上,很快被各种流程图、甘特图、责任人姓名填满。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高效的氛围。
供应链管理部的李明远立刻开始联系全球范围内的潜在供应商,确保核心元器件和原材料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到位,他甚至开始着手建立备用供应商体系以应对突发状况。
设备工程部的张志强则带着他的团队,一头扎进了正在进行最后收尾工作的“智慧工厂1.0”车间,配合安装团队进行生产线的最终联调联试,确保每一个传感器、每一个机械臂都处于最佳状态。
品控部的周海涛,这位以严谨着称的德国海归,开始着手制定一套堪称“变态”的质量检测标准和流程,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厂,设置了上百个质量控制点,力求将任何一丝潜在的风险都扼杀在萌芽状态。
生产部的负责人则忙着根据生产流程对新招募来的大量工人进行分组、培训,并利用模拟设备进行岗前演练,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自己的工序……
新老员工之间的磨合也在紧张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起初,一些来自传统国企的老员工对于某些过于超前的管理理念或过于严苛的标准有所疑虑,比如完全数据化的考核、对细微瑕疵的零容忍等。
“周经理,这个划痕也算不良品?这在以前都是优等品啊!”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质检员看着周海涛制定的外观检验标准,忍不住提出疑问。
周海涛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语气严肃但不容置疑:“在星辰,没有合格品和优等品之分,只有完美品和不良品!我们的产品,面对的是全球市场,代表的是星辰的脸面,不容许任何瑕疵!”
而在生产流程的讨论会上,一位从外企来的年轻工程师提出的某个高效但略显激进的工序优化方案,也遭到了几位老师傅的质疑。
“小李啊,你这个想法是好,但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我们以前可没这么干过,万一出问题……”一位老师傅担忧地说道。
王建国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让双方都拿出数据和依据,并安排了一个小范围的模拟测试。当测试结果证明新方案确实可行且效率更高时,他果断拍板:“就按小李的方案来!我们星辰科技,就是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出了问题,我担着!”
在王建国这样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有魄力又赏罚分明的领导下,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在一次次的碰撞与协作中快速建立起来。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成就感。
凌霄虽然没有过多干涉生产中心的具体运作,但他会定期听取王建国的汇报,并通过“盘古”系统实时监控着项目的整体进度和潜在风险。偶尔,他会出现在生产现场,看似随意地走动,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提出一两句点睛之笔的建议,让正在为某个难题挠头的工程师们茅塞顿开,这更让他在团队中增添了几分深不可测的神秘色彩。
夜色渐深,巨大的现代化厂房内依旧灯火通明。
工人们三班倒,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清洁、场地整理以及物料准备工作。各种机器的指示灯闪烁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机油和消毒水的混合气味。
王建国戴着白色安全帽,站在二楼的参观通道上,俯瞰着下方巨大的、即将投入使用的生产区域。银白色的自动化生产线在灯光下泛着冰冷的光泽,宛如一条沉睡的钢铁巨龙。他的眼中布满了血丝,写满了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即将率领大军出征的将军般的期待和锐利光芒。
口袋里的对讲机响了,传来设备工程部经理张志强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王总,所有设备自检完成!系统联动测试通过!随时可以启动!”
王建国深吸了一口冰凉的空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对着对讲机沉声回复:“收到!各部门按预定方案就位!通知下去,明天一早八点整,‘智慧工厂1.0’,准时启动!”
他放下对讲机,双手撑在栏杆上,目光望向厂房巨大的钢铁穹顶,那里悬挂着“质量是生命,效率是灵魂”的标语。耳边仿佛已经响起了机器开始运转的轰鸣声,那将是星辰帝国奏响的,第一曲雄壮的工业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