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大秦哀歌 > 第410章 青衿同行

第410章 青衿同行

“正是。/二/捌,墈′书-王· _首`发`”萧何点头。

两人年纪相仿,又同是孤身远赴异国的少年人,几句话间便觉投契。

趁排队等候,两人便攀谈起来。

萧何谈及一路艰辛与见闻,语气沉郁:“甘兄,何一路自楚入魏,再经韩地,所见触目惊心。

魏国大梁城外,沃野千里竟成荒地,饿殍偶现无人收埋;

韩国新郑街头,权贵骏马轻裘,招摇过市,而市井小民面有菜色,双目无神,恍如行尸。

赋税如虎,战乱如刀,黎庶命如草芥。”

甘罗听得专注,眼中闪过同情与思索的光芒:

“萧兄所历,令人扼腕。罗曾随家父入齐,亦见君权旁落,卿大夫争权夺利,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六国沉疴,积重难返啊。”

闻言,萧何话锋一转,眼中流露出震撼与神往:“然则,一踏入秦地,景象迥异。道路宽阔平整,驿站高效有序;

田间农人虽辛劳,却面有喜色,因其知勤耕必有厚赏;

官吏职司分明,督促耕种,少有苛虐;里巷孩童诵读,秩序井然......

此间种种,竟与去年吾在百家大会所闻秦国景象,严丝合缝。法令森严,却导人向善,强本抑末,竟能使民安其业,吏尽其责。~e~z?k/s,w·.?n~e^t*

此等治世气象,何前所未见。”

萧何的语气中,充满感慨与认同。

闻听此言,甘罗眼中精光一闪,击掌赞道:“妙哉!萧兄洞察入微,罗亦闻名秦法之效,今日听萧兄一席话,更知其绝非虚言。

秦法之精髓,在‘明法度,定律令’,使民知可为与不可为,赏罚严明,方能上下同欲,国力日强。

萧兄之所见,正是此理具象!”

甘罗对萧何的观察与见解,流露出由衷的赞扬。

萧何于交谈中得知,甘罗亦是慕秦之名而来,欲于咸阳一展抱负。

两人随着人流缓缓向前,轮到萧何时,他恭敬地将那份普通的路引文书递交给守关校尉。

那校尉接过,仔细查验,当目光扫过“萧何”二字时,校尉握着路引文书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但面上依旧沉稳,不动声色。

他记得清楚,之前曾收到咸阳左庶长亲自传来的书信,命其留意一个名叫“萧何”、持普通路引自楚国来的少年郎,一旦抵达,只需正常放行,勿需特殊接待,亦勿需声张,只需记下其抵达时日即可。

眼前这位褐衣草履、面带风霜却眼神清亮的少年,可不正是此人!

校尉心中了然,面上依旧是一副公事公办的严肃,仔细核对印信无误后,声音依旧平淡,却少了分审视的冷硬:“路引无误,准予通关。\w.a!n-b?e¨n..,i,n!f¢o^秦国律法森严,入我秦境,当遵秦法,好自为之。”

他挥了挥手:“下一个!”

随后校尉便将路引文书递还,再无多余言语。

萧何怔了一下,随即一股巨大的释然和难以言喻的激动涌上心头。

过关了!且如此顺利!

他甚至做好了被刁难盘查、滞留关外的准备。

他并未期待任何特殊待遇,能被顺利放行,对他而言已是莫大的幸运。

“谢将军。”

萧何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随后接过路引,收起,默默退至一旁等候甘罗。

紧随其后的甘罗,递上自己的路引文书,他的路引质地明显更好,上面还加盖着特别的印信,除此之外,还有一份特殊的荐书。

校尉一看荐书落款,乃是相邦吕不韦府中的一位重要家臣,神情立刻更为郑重:“甘罗?”

“正是小子。”甘罗从容应答,气度自若。

“请稍候。”

校尉立刻转身唤来一名军士,低声吩咐几句。

不多时,一辆由两匹健马牵引、带有遮棚的轻便马车便驶至关门前。

校尉对甘罗的态度,此时也变得热情起来:“奉秦相邦府之命,早已在此恭候大驾。路途遥远颠簸,特备此车,还请义士上车歇息,直抵咸阳。”

原来吕不韦求才若渴,对这少年神童,早已做了周到安排,快马传令关照。

这一幕落在萧何眼中,他平静地看着,心中不起丝毫波澜,更无半分嫉妒不忿。

他深知人各有际遇,甘罗有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