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王道明心里却敞亮,朝杨璟道:“如果我猜得没错,应该是董槐这老儿,除了他,也没谁有这个魄力了。”
董槐位高权重,未赋闲之前乃是内阁首辅,如今虽然赋闲,但威望犹在,也有东山再起之日,可他冒着被赵昀猜忌的风险,都要来探望杨璟,可见此人也确实是有情有义了。
董槐为官刚正不阿,在官场上是出了名的“强项令”,性子特立独行,也曾经年少孤傲,行事没什么顾忌,即便当了宰相,仍旧是这么个脾气。
王道明看人准,又把握着时势,审时度势之下,做出这样的判断来,其实也并不难。
杨璟心里其实也能够想到,当初若不是他放了董登州一马,救了他一命,只怕董槐要老来丧子了。
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又岂会因为几句流言蜚语,就不来见杨璟一面?
再者说了,董槐此时从朝局里头抽身出来,所谓旁观者清,他对时局的考量,是站在朝廷和官员的角度上,所以他的意见对于杨璟和王道明而言,也是有着极其庞大的价值。
杨璟放下名刺,便朝那门子道:“且让门房好生招待,我换身衣服,这就出去迎接老相公。”
杨璟果真换了一身衣服,便来到了门房,两人稍稍寒暄,杨璟便直接将董槐带到了书房里,将师父王道明引荐给了董槐。
董槐是个纵横官场数十年的老人,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与王道明短短几句交谈,董槐便被王道明给震住了!
他又如何看不出王道明是个通晓帝王心术之人?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同气质或者相同境界之人,彼此间都会有强烈的直觉和英雄惜英雄的亲近,同样也有同行相轻的警惕。
王道明却没什么顾忌,仿佛认识董槐已经很久了的姿态,朝董槐道。
“董榘堂,有什么话要说,赶紧给这小子交代一番,不然他入宫之后,可就麻烦了。”
王道明一点也不客气,董槐似乎也并不介意,对王道明反而客客气气,坐下便与杨璟叮咛起来。
杨璟频频点头,有些暗自庆幸,也有浓浓的担忧。
无论如何,有了董槐提供的帮助,接下来的入宫面圣,杨璟也就更有信心了!
在客馆待了三天,客馆每日安排的也都是素餐,颇有沐浴斋戒三日的意思。
翌日,杨璟终于得了宣召,终于要与赵昀直接对话了!
杨璟曾经多次出入皇宫,甚至还在皇宫里头住过,对于一个外臣,而且还是男性,这是不太容易的,毕竟宫闱里头有着太多的忌讳。
今番入宫,宫殿仍旧熟悉,杨璟却生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来,心中难免唏嘘。
当他再次见到赵昀之时,更是有种说不出的感叹。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眼下段妃生了小皇子,赵昀总算是有了继承人,也不至于绝后,加上两淮路的边军不断往北拓展地盘,南征又取得重大的胜利,国内更是安定繁荣,按说赵昀该是意气风发才对。
可此时的赵昀早生华发,两鬓微斑,腰板都有些佝偻,眼中脸上都满是疲累,杨璟虽然看不到赵昀的模样,却能够感受到他微弱急促的呼吸和心跳,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官家身子不舒服?”
赵昀脸色顿时阴沉起来,因为皇帝陛下的健康状况,关系着国家安稳,从来都不是臣子可以探听乃至于谈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