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至上。
要自己擦亮了眼睛。
赵文牧、郑光明、阿彪、小吴四个人隐隐把几个女孩子护在中间,迈步走进市场中。
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
这是马可波罗描述的元大都。
欧洲人眼中的黄金乡。
而眼前,大概就是小商贩的黄金乡吧。
内地抢手的电子表、蛤蟆镜、录像机、收音机以及港风衬衫、牛仔裤、皮包,比比皆是。
还有更大件的电视机、自行车、摩托车。
有不少客商在询价。
天南海北的各地口音。
而对面摊主一侧,则统一是蹩脚的普通话和流利的粤语。
“多看,少说,少问。”
这是出发之前赵文牧的交代。
几个女孩子很好地执行着。
不需要她们开口,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吵吵闹闹的声音,自动把所有信息呈递过来。
“老板,蛤蟆镜咋卖?”
青年人一开口,浓郁的豫省口音扑面而来。
蛤蟆镜是最畅销的商品之一。
摊子前面围了七八个人。
“这种最便宜的1块4一副,这种最贵的金色金属镜框、茶色玻璃镜片的,4块2一副。”
“都贴着标签呢,什么材质、多少钱清清楚楚!”
赵文秋抓起几副眼镜认真端详起来。
过了一会儿后,悄悄对赵文牧说道:
“三哥,最便宜那种在京城卖5、6块钱,最贵的那个至少要卖18块钱!”
也就是说,一旦到了京城,这批蛤蟆镜价格直接飙涨3倍!
他们不动声色,继续到其他摊位前面驻足观望。
其他几家的蛤蟆镜品质、价格基本一样。
赵文牧甚至怀疑这里真正的幕后大老板,可能只有一个人。
“小秋、晓文,我赞助你们1000块钱,你们自己挑选要买的商品。”
赵文牧轻声说道。
赵文秋低低惊呼着。
郑晓文一下子脸色通红。
没办法,太激动了。
1000块钱,如果买蛤蟆镜,她们就能赚3000块钱!
一个月生活费只有8块钱的小姑娘,面对唾手可得的3000块,怎么能不紧张、激动?
谁曾想,赵文秋可不是这么算的。
“三哥借给我们1000块,出门的时候还给了咱们1000块,我手里还有770块,晓文还有30块,一共是2800块!”
“发达了,发达了!”
小姑娘碎碎念着。
“三哥,我们也要做生意!”
荣欣怡拉着赵静的手,也有些跃跃欲试。
“行,给你们2000块钱!”
赵文牧大手一挥。
“太好啦!”
“大伯还给了我3万块,三姐,咱们全买成蛤蟆镜!”
荣欣怡握拳说道。
“噗!”
赵文牧没想到荣仁一还给了她3万块。
真要是买3万多块钱的蛤蟆镜那还了得!
“不行,只准买2000块钱的东西!”
其实不管买多少钱的东西,回去都很好卖。
这个年头,人们缺钱。
但更缺工业品。
只要弄回去,就不愁销路。
不管是十几块钱的蛤蟆镜,还是几百块钱的电视机。
甚至上千、几千块钱的摩托车。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工业品奇缺。
有了本钱,几个小姑娘逛街的意愿更强烈了。
看着满地的商品,眼睛里都倒映着金钱的影子。
这些,都是她们的摇钱树啊!
逛完一圈,几个人凑在一起埋头商量着。
“咱们还是得买那些体积小、价值高、利润率高的东西!”
“对,电视机、照相机什么的,虽然价格很高,但是带回去利润只有一倍左右,体积又大,这些不合适。”
“衣服之类的占据空间太大,也没法买。”
......
四位小美女一番商量之后,决定还是买蛤蟆镜、手表和一些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