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穿越:我的36年(1971-2007) > 分章完结阅读49

分章完结阅读49

安排的怎么样。

周启明是半月前“离队”回的河阳。他们农场压缩编制,十五个农场干部,给了他们五个转业指标。那里的好多干部都不想“脱军装”,因此周启明真是第一个递上的转业报告,还是第一个被批准的。

周启明在年底的时候,刚刚被调到农场场部,担任了场部机关的司务长。他打电话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很不高兴。我说怎么给你安排个司务长啊,整天跟那些“伙头军”打交道,多没意思。周启明说咱知足吧,农场干部编制太少,往场部安排个干部才费事呢。我们卢场长这就算很不错了,我也没找过他,他就主动地照顾了我。

我心里话你真是天真的可以,如果不是杨政委替你说话,那个什么卢场长也不会主动管你的事。不过这实话我不能告诉周启明。我说的是,调到场部咱们也不干了,咱一定要转业。周启明象我的“回声”一样跟着说:“对对,给个场长也不干,咱一定要转业。”

那个密阳农场条件不好,但人家办事还比较“上道”。转业的人员确定之后,场里派了一个副场长、一个干事,专门为周启明等五个转业干部跑工作安排。这个时期的转业干部比较好安排,有些城市甚至还可以稍稍挑拣一下。周启明就在民政局、供销社和柴油机厂这三个单位之间,“自主”选择了河阳市河西区民政局。给他安排的职务是优抚科的干事,行政二十二级。

周启明走的时候,我正忙着应付后勤政治部组织科来检查工作,没顾上送他。他走后给我打过一个电话,来过一封信,说了说安排情况,言谈话语、字里行间似乎有些不如意,那封信上的情绪也不大“热烈”,我便有些放心不下。

吕奉正坐在办公桌后面看报纸,听了我的“请示”后他问:“小周转业了?怎么安排的?”

我说了安排的几个单位,听说周启明想去机关,吕奉不以为然:“还是河柴好啊,就是河阳柴油机厂,工资高,职工宿舍也不错。”吕奉是从军区后勤机关调过来的,他对河阳的的情况比较熟悉。

我说:“我当时也这么想。小周太懒,他说机关舒服一些,想去民政局,也不知道最后定了没有。”“定”是已经定了,“小周”都去上了一个礼拜的班了。我倒不是故意要骗我们主任,我主要是为了使我的请假理由更充分些。

吕奉说:“千万别上革委会的那些局,没意思。还是工厂发展潜力大。你回去给他做做工作。哎这样吧,后勤政治部有些‘批林批孔’的材料,让我下个月去开会的时候捎回来,我派你去拿,这样你算因公出差,路费还可以回来报销。”

我心里高兴,嘴上却说:“这,这不大好吧?”

“没事没事,这也是工作需要。你安排安排走就是了。”吕奉说着朝外直摆手。

出了吕奉的屋子我就想,以前常听连队的干部骂吕奉,但我来了以后发现他对我们这几个部下还真不错。看来还是毛主席说的对:“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只有“尝”过了吕主任,才知道他似乎不该挨那么多的骂。

我接着就去找书记艾琴开通行证。看到我那兴高采烈的样子,艾琴挺奇怪:“排长,不就去趟后勤拿材料嘛,你怎么这么高兴啊?”

这个艾琴,她就是改不过口来。好像整个话务排的人,或者是话务排出来的人,就她一个人还一直叫我排长。她跟我解释说,她觉得还是叫我排长顺口,而且这样叫着,能提醒自己无论到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都忘不了我是她的领导。

听她这么说,我嘴上谦虚着,其实心里很舒服。我不知怎么就把我自己跟蒋介石联系起来了。蒋介石很喜欢“黄埔系”的部下管他叫“校长”,他那感觉可能跟我听艾琴叫我“排长”差不多(好像说反了,应该是我的感觉跟蒋介石差不多才对)。

艾琴之所以对我如此恭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我现在是“管”干部的组织干事。

从到了政治部我才开始明白,原来“权力”这个东西实在是相当的可爱。

别看我只是个小干事,别看我手中其实没有多少“实际”权力,但是我的职责是“管”干部。工地多数干部的档案在我手里掐着,这些干部的监督、检查、考核,都主要由我直接负责;这些干部的鉴定、结论、评语等等,也要由我起草(经领导审核确定)。因此,所有这些干部(当然主要是连职以下的小干部)都需要敬我三分。怪不得那时候王叔文对我的态度突然来了一个惊天大逆转,原来他是提前得到了我要调去政治部的小道消息。王叔文在机关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