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有什么可解释的。徐仲雅是犯了“作风错误”,但她不是犯罪,毛主席还说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呢,你是她最好的朋友,你怎么能那样对待她呢?
吕英慧长长叹了一口气:“子华,我的苦楚,我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说过,包括徐仲雅。我今天都跟你说了吧。看来在250工地,我能百分之百相信的,也只有你了。”
我有些奇怪,老天爷够垂青于吕英慧了,把聪明、美貌、幸运(那么早提干)都给了她,她还有什么“苦楚” ?
吕英慧跟我说起了她的家事,我听完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250工地的“地花”,身世竟然是那样的凄凉和不幸!
吕英慧没有母亲,她现在的母亲是后母。她的生母在她只有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吕英慧的生母是河阳人。河阳解放那年,她是河阳师范学院的学生。吕母在欢迎解放军入城的联欢晚会上,认识了身为军管会文教组成员的吕父,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半年后结婚。1950年,吕英慧出生。1953年,吕父任驻平林某师后勤部副部长,与吕母开始两地分居。就在那段时间里,吕父和吕母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吕父在驻地又跟一个姓蓝的小学教师好上了。这个姓蓝的明知吕父有老婆有孩子,还充当“第三者”,而且怀上了孩子,这孩子就是吕英慧的大弟弟。后来吕母知道了此事,跟吕父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吕父竟然当着那个姓蓝的面,打了吕母。吕母性格刚烈,她不堪忍受这种耻辱,不久便撇下年仅五岁的女儿上吊自杀。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吕父在蓝某的协助下,竟然有惊无险地渡过了这场人命关天的巨大危机。后来有关部门做了结论,说吕母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她的自杀是因为有病想不开。
吕母死后4个月,吕父与蓝某结婚,婚后仅3个月,吕英慧的大弟弟出生。这种情况引起了“组织”上的重视,经过调查,上级认定吕父犯有“作风错误”,给他留党察看的处分。这事也影响了吕父的升迁,否则他现在的职务和级别肯定要高得多。
吕父再婚后,吕英慧的后母待她很不好。在她后母的挑拨下,吕父一直偏向他与蓝某所生的四个子女,对吕英慧缺乏关照,因此,吕英慧在童年和少年的生活中,饱尝了冷眼和歧视。她对后母充满仇恨,对那个没有温暖的家庭一点也不留恋。她一上初中就选择了住校。后来参军时,同行的女孩子哭哭啼啼,她却兴奋异常。当兵快四年了,吕英慧一次也没有探过家。
正因为有那样不堪回首的惨痛记忆,所以吕英慧对于“第三者”(此时还没这个名词)恨之入骨,包括她曾经的好朋友徐仲雅。吕英慧认为,徐仲雅这个“第三者”,跟当年的蓝某是一丘之貉:蓝某在插足吕父吕母婚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去想吕英慧的感受;同样,徐仲雅跟肖星辰“胡搞”的时候,对于伤害肖星辰老婆、儿子这一实际后果也是不管不顾!
她们的这种心理说轻点是不顾公德,说重点就是一种残忍!尤其是对于那无辜孩童的一种残忍、刻薄和狠毒!
吕英慧不理徐仲雅还是轻的,她没当面扇她两巴掌就算是相当仁慈了!
吕英慧说的这个道理让我感到十分震惊。将心比心,我这才意识到,我宽容徐仲雅这个“第三者”,对她没有只言片语的批评实际上是完全错误的。徐仲雅犯“作风错误”没什么大不了,但她随便地、故意地破坏别人家庭的行为,理应受到谴责。否则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公理和正义?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我以前确实是错了,我决心今后再也不犯这样类似的错误。
回头再看吕英慧,我真是万万没有想到,看似简单的事情中,竟然还隐藏着如此复杂的内幕。拉开这道内幕,让我更深入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了吕英慧。
原来,在吕英慧那高傲的外表后面,是一种无法克服的深深的自卑。这种自卑,折磨了她很多年,而且还在继续折磨着她。这种自卑带来的苦楚和凄凉,她无处倾诉,也无人可以倾诉,她只能在夜深人静之际,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咀嚼着,任凭凄苦的泪水一遍一遍地打湿巾被!
我感到自己的眼睛湿湿的,鼻子酸酸的,我一把将吕英慧抱在了怀里。
“英慧,对不起,我以前误会你了!你放心, 我今后一定把你当成我的好姐妹。你知道吗,你不会再孤单了,不会再寂寞了,你有什么话都可以跟我说。有什么事咱俩一块承担,我会当你的好妹妹的!”
吕英慧使劲点着头,大眼睛扑闪了几下,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第25章 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