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穿越:我的36年(1971-2007) > 分章完结阅读15

分章完结阅读15

别的,我只是甩出一句“那以后再说吧”,就挂了电话。

我突然有了一种不知何来的感觉,那就是,孟忠厚不愿意执行那个计划,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原因他说不出口。

我开始怀疑起来,他是不是真的对韩守英有些好感?

七班班长张丽华,原来是我的上级,现在我成了她的上级。尽管这样的事情在部队司空见惯,可我多少还是有点担心她“顺不过劲”来。事实证明我多虑了。张丽华对于我的任命丝毫没有“活思想”,她亲自带着她的副班长唐园来九班接我,安排好之后晚上召开班务会,她首先表态要服从副排长领导,坚决执行副排长的指示,并说这也是对全班战士的要求。

开完会后,我邀张丽华到外面“谈心”。我先“谦虚”一番,说以后班里的工作还是以她为主。她连忙说:“子华你别这样。你是副排长,我以后听你的。你看这回这个事(反林彪的事),你觉悟那么高,而且那么沉得住气。要搁我身上,被关上几天我非崩溃了不可。所以我真是挺服气你的。”

接下来她给我详细介绍了七班的情况。

后山这一片营区,原来叫764基地,基地内有一处战备坑道。现在之所以叫“工地”,是因为在那坑道的北侧,正在新建一处坑道和一些附属建筑。已经建成的战备坑道内,设有一处备用通讯站。所谓“备用”,就是准备战时使用的。因此,这里的设施需要定期养护,有线通话设备要时刻保持“在用”状态。也就是说,那个通讯站的总机房就是现在用不着,也得照样开着,也得有人值班。我们排的七班,就负责这项工作。

七班的“活儿”很轻松,但是七班食宿条件要差一些。由于后山的营房离山前的营房有四华里,为了避免往返奔波,所以七班是借住在工程一连腾出来的一间大屋子里。这间房子孤零零地位于在建的坑道口上方,什么时间都能听到房子下面沉闷的施工噪音。

后山全都是男兵,有这十个姑娘(加上陈子华成了十一个)住在这里,对于营区的气氛是个极大的调节。后山部队最惬意的一件事就是出早操。因为这边地势险峻,只在工地大仓库附近有块长二百来米,宽六十多米的场地稍微平整些,工程一连、四连早上都在这里出操,男兵们在这个时候能够近距离欣赏到话务班的小女兵(平均年龄19.3岁)。

当初,连里之所以把九班长张丽华调来七班,是副班长唐园有些“能力”不足,解决不了班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那问题不是什么事物,而是一个人,她叫何长娥。

何长娥身份奇特。她尽管在班里当兵,但是她的身份是干部。她今年24岁(她的年龄不计入平均值,因为她不算小女“兵” ),却已经有了十二年的军龄,比我们副指导员宇文君的军龄还长将近一倍。

何长娥原来是军区文工团的舞蹈演员。1970年1月,军区文工团、话剧团下放了15名演职人员到我们工地“劳动锻炼”,其中11名女兵,4名男的。这些女兵几乎个个都是美人儿,分散到话务排的三个班之后,就像11道五彩斑斓的风景线,把黑乎乎阴沉沉的桥罗山都照亮了。可惜好景不长,半年之后,这些人先后“上调”,只有两人硕果仅存:一个是话剧团的干部许建洛,就是审问过我的那个许干事,他留在了工地政治部;另外一个就是何长娥,仍然在七班当小兵。据说她家庭出身是“党内异己分子”,加之以前犯过“政治错误”,而且“劳动锻炼”期间表现也不怎么样,所以需要“继续改造”。这一晃就是一年半过去,她的事情没人管没人问,似乎原单位已经把她给遗忘了。何长娥走不了就经常闹情绪,不是寻衅吵架,就是压床板装病。她是班里年龄最大,军龄最长的,所以大家尽量都让着她,把她惯得越来越没数。张丽华刚来的时候想“镇”她一下”,便以“作风散漫”为借口,在班务会上不点名地批评了她。何长娥被“批”火了,竟然躺倒在床上闹绝食。让她去食堂吃她不去,给她打回来她也不吃。副班长唐园好心要喂她,她竟然伸手就把饭菜打翻在地上。张丽华开始还没当回事,说“不吃拉倒,不吃就是不饿。”但何长娥绝食到第三天的时候她害怕了。她倒不是怕何长娥饿死,而是怕事情传到连里、传到机关对自己不利。领导肯定会因此怀疑自己的“管理能力”。可是对于这块“滚刀肉”,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百般无奈,张丽华选择了妥协。她低声下气地去给何长娥道了歉,这姑奶奶才张开尊口吃起饭来。

今天她又在“发邪”,原因是女兵小姜背后说她几句,让她听到了。她不依不饶,小姜道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