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小说网 > 奥贝特(THE ORBIT) > 资料更新 新世纪的海洋农业(64)

资料更新 新世纪的海洋农业(64)

就在不远的过去,批量生产出可以食用作为粮食、具有现实意义的有机物,已经不是生物的专利了。利用日臻成熟的仿生学、自动化科学以及生物化学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工厂已经可以工业生产食物,不借助一点点生物细胞的大量新概念食物出现在了人类的货架和餐桌上,填饱肚子这个基本需求的成本被进一步降低,对于懒虫们来说也更方便了。同时,令人讽刺的是,虽然看似这是人类摆脱作为生灵褪茧成蝶成为神明的具有里程碑的一步,但人类因为历史上继承下来的悲剧循环和重复的错误,并没有因为这一进步出现什么本质的变化,战火仍然如旧不是爆发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人类仍然因为经济、政治和战争的原因遭受着饥饿甚至成为饿殍。人类所有个体的头顶上仍然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种种的威胁仍然使得人类走错一步就要走向无可奈何的灭绝命运。

但无论如何,这进步是巨大的,可以被载入历史被永远称道的,同时,也使得传统的第一产业遭受着第二产业的严重冲击,低端的种植业受影响最大,这使得大多数种植园主和农民选择更高一级的市场去碰碰运气,去宣传一些听上去很好听但毫无科学能够验证的特点,徒增一些如同强迫症病发一般毫无必要的培育手法,甚至是虚假宣传,这让许多人对于千百年形成的农业从业者憨厚老实的形象荡然无存,甚至他们不少人也为了存活扔掉了代代相传的良心。借用一位经济学家在她的著作里精妙的比喻“好比矿物质水产生后的天然矿泉水市场”他们亟待变革,但毕竟这个时点的传统农业,已经身形无比庞大,这种身躯无法完全挤进中高端市场,若不想完蛋最基本的种植业必须打赢这场防守战。

话虽如此,土地上的传统农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天生存在,虽然有着加基因技术这一剂良药,但还不能完全治愈土地农业衰颓的状态,受制于土地、肥力、天气、成本等等,那些对于古人来说已经是上天的魔法一般的现代作物,也仅仅能和刚刚出生不久的食物产生工业打个平手,随着后者技术在白纸上的飞速进步,劣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那么无土农业么?确实是一个可以发展的方向,但陆地上的无土农业首先就是如同工厂一般建造设施招募工人,投入原料进行产出,这么看来甚至和

工业的关系更近一些。同时这也说明相较于受制条件更小的工业,虽然技术也在进步,但总体上并没有能够胜过它的地方。农业想要防守成功,需要在无土农业的思路上更进一步。

这时,农业科学家看到了大海,作为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空间,绝大多数区域也并没有被人类的活动所占用,甚至大面积的公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也使得政治和法律上的人类主权影响对这种生物再生无污染的作业相当友好。人类想要把庄稼种在海上,并且如同在陆地上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一般高度工业化自动化、低成本易管理、市场成熟货物流通畅顺等显要特点也得作为考量的主要因素,才能和农业抗衡,与之共荣,为人类存活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这可不是什么崭新的点子。早在千百年前,人类就有在海里收获藻类、种植藻类的成熟经验,大家不用去多想,就能找到种植海带(昆布)这一典型的例子。可是,传统农业的海洋作物种类相较于陆地作物,实在种类匮乏、口味单一、产量有限,成本高难度高,这还不能作为主粮供养人类。而且因为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尝试加基因海带的实验最终也打不到上面所述的要求。这是令人丧气的挫折,这也同时表明,要在海洋农业获得突破,人类古早的经验没有多少用处,得要从零开始。

那么,让陆地上的农业作物“下海”,这是不是一个优秀的突破路线呢?那些涉足的海洋、农业生物学家都摇了摇头。首先,相比于肥沃的农田,海洋天生有着超高盐度、极高水分、天气环境不如陆地、灾害高发、养分却极度贫瘠等先天短板,让它们活在海里,首先就要比陆地上的同类起点短了一大截,更不用说“海洋沙漠”的存在,连海洋生物自己都难以生存的地方,这些从陆地上远道而来的“异乡人”要活下去得需要多少科研人员的努力?

困难重重,却难不倒有着先进技术加持的科学家们。终于,在数个国家顶尖大学的联合研发中,一种依靠加基因技术为核心研发的单细胞藻类被培育了出来,声称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不像海带一样知根水底,这种作物是漂浮在水面的,准确的来说,是水面或者水面以下数十厘米内的水域生活的,和因为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赤潮有点相似,但,对人类

有益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